漸漸地,許三多成為連裏訓練和比賽的尖子。而班長史今由於年齡的原因,也因為許三多的表現突出,他申請了退伍複員。為了將班長留下而拚命訓練出成績的許三多懵了……
在離別的痛苦和艱苦的訓練中,許三多成長了起來。然而他所在的鋼七連卻因為軍事改革的需要,奉命改編。
短短時間內,戰友一個個走了,營房隻剩下連長和他兩個人。雖然隻有兩個人,但是許三多堅守著七連的紀律,每天堅持出操、跑步,吃飯前喊口令、唱歌,不但讓別的連隊汗顏,連長也慚愧得不行。
最後連長也調到另外的部隊,一直依附於班長和戰友的許三多成了鋼七連的最後一個兵,留守看護著以往充溢著青春熱血的營房。許三多無怨無悔地承受著孤獨和失落,時間長了甚至開始自言自語。但靠堅持和每天一成不變的行動,許三多默默堅守著……最後他憑著自己的堅忍、執著、沉穩,成了優秀的特種兵。
許三多的成功給現代人很深的思考,在因CPI上漲、房價浮動、股市起落而略顯浮躁的中國社會,許三多的遲鈍、笨拙、一根筋、不拋棄不放棄,感召著人們跟現實相悖的內心,為我們提供了一次自我反思的契機。《新周刊》一篇名為《“許三多”成為浮躁社會的反義詞》的文章說到:“這種鈍感的力量,是一種社會稀缺資源,是快速成功學的反義詞,是功利職業倫理的反義詞、機會主義的反義詞,甚至是這個浮躁社會的反義詞……”
從許三多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譬如善良、真誠、認真、執著、忍耐。中國文化給人的感覺一直是沉穩、含蓄,就如太極拳般心平氣和、不急不躁。但是,中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物質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心態和處世態度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靜,多了盲目;少了腳踏實地,多了急於求成。莫非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高壓力,必然會助長浮躁之風嗎?
浮躁是一種情緒,一種並不可取的生活態度。人浮躁了,會終日處在又忙又煩的應急狀態中,脾氣會暴躁,神經會緊繃,長久下來,會被生活的急流所挾裹。凡成事者,要心存高遠,更要腳踏實地,這個道理並不難懂。
所以,我們必須向許三多學習,學會認真、執著、堅忍,讓浮躁在忍耐中沉澱。
成功需要堅忍
在地球上,沒有哪一種生物比狼的生存環境和生存狀況更加惡劣,也沒有誰能比狼更能堅強地活下來。堅忍不屈是狼的一種天性。又何嚐不是成功者的一種天賦的本性!
堅忍是一種極為可貴的德性,是所有成就大事者的共同特征。勞苦不足以讓他們灰心,困難不能讓他們喪誌。不管遇到什麼曲折,他們都會堅持、忍耐著。擁有堅忍和耐心,堅定必勝的信念,勇敢地與困難拚搏。
日本對外侵略戰爭開始以後,軍隊需要大量軍用卡車,這為豐田喜一郎提供了機會。他開始生產軍用卡車。1938年,美國年產350萬輛汽車, 日本隻能生產幾千輛。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戰爭結束,豐田喜一郎隻好停止生產軍用卡車。當時日本經濟不景氣,民用汽車很難賣出去,豐田瀕臨破產邊緣。
麵對這又一次挫折,豐田喜一郎還是決定堅持下去。
直到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向日本購買卡車,豐田喜一郎才迎來了又一次興旺的機遇。60年代,豐田開始試著進入美國市場。但剛一進入,就遭到慘敗。皇冠轎車馬力不足,根本無法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行駛。是否就此止步,是否就此放棄整個計劃,豐田決定堅持。豐田說:“即使隻有公司名稱在美國登記也好,哪怕隻賣出50輛或100輛,隻要建立橋頭堡就行。”這一堅持就是7年。豐田公司花了7年時間才推出第一款在美國銷售成功的汽車。
堅忍的精神最終使豐田公司獲得了成功。現在,豐田已經走過了80年的曆程。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在任何一次需要堅持的時候,如果放棄了,世界汽車工業的三大巨頭之一就與豐田無緣了。
以堅忍為資本創就事業,在各種困難和打擊麵前,總是能含笑而起,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繼續前進。堅忍,是克服一切困難的保障,它可以幫助創業者實現理想,成就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