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不是上帝的嬌寵,沒有龐大的身軀,沒有鋒利的鐵爪,甚至沒有絕對的速度,為了生存和果腹,它必須比別的動物更能忍耐。饑餓、荒涼、寂寞……為了那最終的勇猛一擊,它必須盤踞荒原一角,屏息以待。在長期的等待與忍耐中,百煉成鋼,無堅不摧。職場也如此,每個員工都需要養精蓄銳,這樣在機會來臨時,激情與智慧才能全麵爆發,做到戰無不勝,令對手措手不及。
讓浮躁在忍耐中沉澱
忍耐,是一種韌性的戰鬥,是一種永不敗北的戰鬥策略,是戰勝危難和險惡的有力武器。狼擁有這種武器,因而它可以馳騁草原,成為草原的王者。
狼族在獵食的過程中,表現出令人歎為觀止的忍耐力。忍耐,就是等待一段時間,堅持一個過程,並在這段時間、這個過程中默默地奮鬥下去,直到成功。忍耐也是把痛苦的感覺或某種情緒抑製住,不使其表現出來的能力,它是意誌頑強的一個前提。
狼族因為有一種堅忍的心態,所以永遠保持旺盛的精力。縱觀成功企業與有作為的個人,多數都具備這種品質。從狼族的忍耐力磨煉中,人們可以獲得很多啟迪,從而加強對自身忍耐力的認識、培養及提高。
修身養性,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容人之量,保持自己的高遠誌向,必須要抑製浮躁的心態。
浮躁,乃輕浮急躁之意。一個人如果有輕浮急躁的缺點,是幹不成大事的。在工作中,常有人犯浮躁的毛病。他們做事情往往既無準備,又無計劃,隻憑腦子一熱、興頭一來就動手去幹。他們不是循序漸進地穩步向前,而是恨不得一鍬挖成一眼井,一口吃成胖子。結果呢?事與願違,欲速不達。
人不能心浮氣躁,靜不下心來做事,將一事無成。
戰國時期魏國人西門豹,性情非常浮躁,他常常紮一條柔軟的皮帶來告誡自己。魏文侯時,西門豹做了鄴縣令。他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能浮躁,要忍躁求穩求安求靜。後來,他在鄴縣做出了成績。
做事戒急戒躁,人一急躁則必然心浮,心浮就無法深入到事物的內部中去仔細研究和探討事物發展的規律,無法認清事物的本質。氣躁心浮,辦事不穩,差錯自然會多。
浮躁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假如狼在漫長的狩獵過程中,忍受不了饑餓,忍受不了蚊蟲的折磨,那麼它勢必會驚動獵物,被活活餓死。無論狩獵還是生存,我們切忌心浮氣躁,而應該學習狼族的堅忍不屈。
2007年,有一部軍事題材的電視劇非常火暴,那就是《士兵突擊》。其中王寶強飾演的許三多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青山綠水之間,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笨拙、經常被人欺負的農村孩子許三多就生活在這裏。但有一天,他的命運被改變了,因為史今班長的一個承諾,他和村裏聰明世故的成才一起進了新兵連。
在需要像成才那樣聰穎、靈巧的年輕人的部隊,遲鈍、缺心眼、一根筋的許三多陷入了絕境,連長討厭他,班副伍六一排斥他,老鄉成才也覺得很沒麵子,騾子與馬的區別顯而易見。新兵訓練結束了,許三多被分到了偏遠艱苦的後勤管道維護班五班,一同來部隊的老鄉成才則去了鼎鼎大名的鋼七連。在紅三連二排五班的半年裏,許三多並沒有像五班的其他人一樣渾渾噩噩虛度日子,他一個人踏踏實實地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鋪路,讓五班班長和其他士兵慚愧不已。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團長知道了許三多一人修路的事情,把他調回了團隊,並安排他進了鋼七連——一個鐵骨錚錚、傲氣衝天的連隊。連長說什麼也不同意,但在班長史今的懇求下,許三多還是被留下了,被安插在史今的班裏——鑰七連一排三班,從此開始了他真正意義上的士兵生涯。
到了鋼七連後,許三多越來越沒有信心:對長途高速奔襲、潛伏偵察一無所知,錯誤不斷;作為裝甲偵察兵,他竟然暈車;周圍的人都比他強,身邊的戰友都排斥他……許三多拖累了全班的成績,甚至危及史今班長的前程。
班長認為自己當初既然答應他父親,要把他帶成堂堂正正的兵,那麼自己一定要負責,所以他始終耐心地啟發教導許三多。在一次保養戰車時,班長為了鼓勵許三多就讓他幫忙拆履帶, 自己掌釺,許三多掄錘。但第一錘他就把班長的手給砸傷了,氣得旁邊的伍六一直跳腳。許三多嚇傻丁,認為自己什麼都幹不好,絕望地哭了起來。班長氣得罵他,說他是逃兵。最後在班長的鼓勵下,許三多再次掄錘,這時,他手中的鐵錘一錘接一錘地砸了下去,準確地砸在鐵釺上。
為了克服暈車,班長讓許三多練習腹部繞杠,他一次次地在單杠上旋轉,又一次次摔下來。在一次全團考核中,許三多驚人的記憶力讓全連上下大吃了一驚。。為了向連長證明許三多有實力,班長要許三多腹部繞杠,他一口氣繞了三百三十三個,破了伍六一以一百個大回環保持的集團軍紀錄,這一次他給班長長了臉,連長開始對他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