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後,這個謎終於被解開了。他在自傳中寫道:“每次比賽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線路仔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所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越過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公裏外終點線的那麵旗幟上。結果跑到十幾公裏時,我就疲憊不堪,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其實,山田本一的成功並沒有什麼高深的奧秘,就是他把自己長跑的目標分解了,通過實現一個個的小目標有了充足的信心,進而幫助他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現在想來,做任何事情不都是如此嗎?
把目標分割開來,化整為零,變成一個個容易實現的小目標,然後將其各個擊破,這是實現終極目標的最有效方法。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困難不可逾越,成功無法企及,正是因為覺得目標離自己太過遙遠而產生畏懼感。
火箭飛向月球需要一定的速度和質量。科學家們經過精密的計算得出結論:火箭的自重至少要達到1 00萬噸。而如此笨重的龐然大物無論如何也是無法飛上天空的。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科學界都一致認定:火箭根本不可能被送上月球。
直到有人提出“分級火箭”的思想,問題便豁然開朗起來。將火箭分成若幹級,當第一級將其他級送出大氣層時便自行脫落以減輕重量,這樣火箭的其他部分就能輕鬆地逼近月球了。
美國一位名叫羅伯·舒樂的博士,在自己身無分文的情況下,立誌要在加州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這座教堂的預算造價為700萬美元。
舒樂博士首先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了自己實現目標的奇特計劃:
尋找1筆700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7筆100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14筆50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28筆25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70筆10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100筆7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140筆5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280筆2.5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700筆1萬美元的捐款。
他把700萬美元這個大目標,一次又一次地分割成更小的目標,最終分割到1萬美元。每次募捐1萬美元,這個目標實現起來就容易多了。就這樣,他1萬美元1萬美元地募捐,一點一滴地籌集,曆時12年,一座最終造價2000萬美元、可容納1萬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了。這座水晶大教堂成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與經典,也成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的遊覽勝景。
一些大目標看似難以實現,但把它分割成無數個小目標,實現起來就不再是什麼難事了。每天實現一個小目標,然後逐個去實現它,你就會收獲人生的大成功。
我們在工作中常常會被各種瑣事、雜事所糾纏,有不少人由於沒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而被這些事弄得筋疲力盡,心煩意亂,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做最該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不知道哪些是最應該做的事,結果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延誤了工作目標的完成。
任何偉大的工作目標,都不會一蹴而就,所以夢想一舉成功,一下成為一個成大事者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要善於尋找達到目標的捷徑,化整為零,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不要迷失自己的目標,每次隻把精力集中在麵前的小目標上,這樣,遙不可及的目標便近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