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發揮八種智能的潛力(3)(2 / 2)

自然觀察者智能

自然觀察者智能是加德納教授在1995年最新的研究成果。自然蘊含著無窮的魅力和深刻的哲學。人類在自然中成長,在自然中受教育。人類天生就是自然觀察者,渴望通過感官探索大千世界。在古老久遠的時代,自然觀察者智能是人類早期生存和競爭必備的能力。

它是指觀察自然界中的各種形態,對物體進行辨認和分類,能夠洞察自然或人造係統的能力。包括觀察、反映、聯結、條理化、綜合以及聯係自然界和人文世界的知覺。學有專長的自然觀察者包括植物學家、農業科學家、地質學家、生態學家和園林設計師。科學史上許多名人都可以稱為自然觀察者智能的傑出代表,如生物學家達爾文、發明家愛迪生、文學家海倫·凱勒、水稻之父袁隆平等。

自然觀察智能高的人表現出對自然現象、科學和動物世界等特別的興趣和愛好。在這項職能上有優勢的人的特點是:

一、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二、觀察力越來越敏銳。

三、越來越會動腦筋了。

四、更加關注自然事物的變化。

五、自然知識越來越豐富。

六、越來越快樂、健康。

七、喜歡觀察宇宙自然現象。

八、喜歡學習和星球、空間有關的知識。

九、喜歡飼養小動物或種植花草。

十、熱愛大自然,就會從多角度了解大自然,例如,閱讀此類書籍、影片。

十一、種植花草、養養動物,注意它們在長大的過程中不同階段的情況。

十二、從觀察中學會預測。例如,觀察動植物的習性,對它們可能發生的現象進行預測。

十三、更擅長分析。預測之後,需要對獲得的結果加以分析解釋。

十四、溝通能力增強,將發現的事物用各種方式表達。如與人交流、給自己喜歡的動物畫像等。

自然觀察者智能不一定依賴自然條件,不是在草木豐茂的原野中才能形成。其實,隻要人們在進行觀察、辨別和分類,就會產生和發展自然觀察者智能。即使一個識字不多的家庭主婦,有著天天買菜的經曆,也會使她對蔬菜的觀察、辨別能力不亞於甚至超過一個生物老師。

自然觀察者智能不是簡單地指人的視覺能力。加德納指出,即使是盲人,也可以通過觸覺來分辨物種和人造的物品,也有人通過聲音來完成對物體的分辨。海倫·凱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自然觀察者智能也需要經驗、思維參與其中。發現周圍事物之間的關係,並預測可能出現的變化和事件。比如,當我們在戶外活動時,看到黑色的雲層漸漸加厚,天逐漸黑了下來,我們就知道快要下雨了。這個就不隻是觀察到了天氣.還預測了天氣繼續變化的可能。預測了烏雲和大雨的關係。這裏,有思考、有經驗,也有判斷。

自然觀察智能可以提升其他多種智能:

提高肢體運動才能:在從事鍛煉活動時,注意周圍的事情,鳥的叫聲、花的香味或腳下的土壤。

閱讀有關自然或動物的小說,提高了語言文字才能。

做科學小試驗,在自然中尋找數學的規律,提高了數學邏輯才能。

關注自然中所看到的色彩、圖案、紋理。畫出喜歡的貓、花等,把自然界中最喜愛的事物當作臨摹的對象,提高了空間才能。

將自己喜歡的動物、植物作為話題,和有共同興趣的朋友溝通,可以提高人際交往才能。

利用自然了解自己的感覺。散步時會想什麼?欣賞自然的美?製定保護環境的計劃?提高自我認知才能。

還可以提高音樂才能。試著在自然中聽出音樂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不就是很好地將天籟之音與情境融合的美好畫卷嗎;班得瑞的音樂不也是取自自然之聲嗎。鋼琴聲像不像水流過石頭?打擊樂器是否讓你想起屋頂的雨滴?笛子聲是不是像鳥的鳴叫?還可以用隨手可得的樂器——木棍、石頭、水杯等演奏音樂。

【智商接力】耕地往往是在白天進行,但在德國西部的一些農場裏,黑夜耕地卻十分時髦。農夫們往往選擇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進行耕作。這是為什麼?(德國農學家蘇裏貝克發現:凡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僅有2%的野草種子日後會發芽,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種子發芽率竟高達80%。絕大多數野草種子在被翻出土後的數小時內如果沒有受到光線的照射,便難以發芽。)

【猶太人的智慧】猶太人之所以名家輩出、代有人傑,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猶太人重視教育的文化傳統。猶太人重視教育,源自其《聖經》和猶太教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