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能稀裏糊塗地活著,必須搞清楚一個道理,既然你已經從事了這一職業,選擇了這一崗位,就必須以正確的姿態來麵對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而不是草率了事,敷衍應付。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要想事情改變,首先得改變自己,隻有改變自己,才可以最終改變屬於自己的世界。
先讓我們看一個例子:
利文在一家快速消費品公司已經工作了兩年,一直是不溫不火的狀態,待遇不高,但能學到東西,比較鍛煉人,薪水也馬馬虎虎過得去。但最近和一些老朋友交流過程中,他發現大家都發展得不錯,好像都比自己好,這使得他開始對自己目前的狀態不滿意了,考慮怎麼和老板提加薪或者找準機會跳槽。
終於,他找了一次單獨和老板喝茶的機會,開門見山地向老板提出了加薪的要求。老板笑了笑,並沒有理會。於是,他對工作再也打不起精神來,開始敷衍應付起來。一個月後,老板把他的工作移交給其他員工,大概是準備“清理門戶”了。他趕緊知趣地遞交了辭呈。
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接下來的幾個月裏,他並沒有找到更好的工作,招聘單位開出的待遇甚至比原來的還差了。
由於心態的錯位與失衡,利文失去了那份還過得去的工作,而且,他的下一份工作還不如以前。
而小林的經曆則恰恰與利文相反。
小林來到一家進出口公司工作後,晉升速度之快,令周圍所有人都驚詫不已。一天,小林的一位知心好友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向他詢問了這個問題。
小林聽後用無所謂的語氣答道:
“這個嘛,很簡單。當我剛開始去杜蘭特先生的公司工作時,我就發現,每天下班後,所有人都回家了,可是,杜蘭特先生依然留在辦公室工作,而且一直呆到很晚。另外,我還注意到,這段時間內,杜蘭特先生經常尋找一個人幫他把公文包拿給他,或是替他做些重要的服務。於是,我下了決心,下班後,我也不回家,呆在辦公室內。雖然沒有人要求我留下來,但我認為自己應該這麼做,如果需要,我可以為杜蘭特先生提供他所需要的任何幫助。就這樣,時間久了,杜蘭特先生養成了有事叫我的習慣。”
兩種不同的心態,兩個相反的結果。對於利文和小林的職業道路,起決定作用的是兩個人對待工作的心態。具有消極被動心態的人,他們隻是指責和抱怨,並一味逃避。他們不思索關於工作的問題:自己的工作是什麼?工作是為什麼?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他們隻是被動地應付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不在工作中投入自己全部的熱情和智慧,隻是機械地完成任務。這樣的員工,是不可能在工作中作出好的成績並最終擁有自己的事業的。
然而現在許多管理製度健全的公司,正在創造機會使員工成為公司的股東。因為人們發現,當員工成為企業所有者時,他們表現得更加忠誠,更具創造力,也會更加努力工作。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對待工作,任何一名員工都會盡職盡責完成工作,並在工作中充滿活力與創造性,最終還會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個老板樂於雇用的人,一個可能成為老板得力助手的人。
利文和小林的事例告訴我們,心態的轉變能使我們做事時煥發出不同的生機,轉變了心態,工作會是另一番景象。山不過來,我們就走過去。
如果別人不喜歡自己,是因為自己還不夠讓人喜歡。
如果無法說服他人,是因為自己還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
如果顧客不願購買我們的產品,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生產足以令客戶願意購買的產品。
如果我們還無法成功,是因為我們自己暫時沒有找到成功的方法。
選擇了積極的心態,就等於選擇了成功的希望;選擇消極的心態,就注定要走入失敗的沼澤。消極的心態是失敗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殺手,使人受製於自我設置的某種陰影之中。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夢變成現實,就必須摒棄這種扼殺你的潛能、摧毀你希望的消極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