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章 坤沙的發家史(3 / 3)

坤沙集團甚至還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品牌——著名的四號海洛因“雙獅踏地球”。

構成近現代緬甸主要矛盾的是緬甸國內錯綜複雜的民族矛盾———緬甸有130多個民族,比中國的56個民族多出一倍有餘。自緬甸立國起,緩和民族矛盾與防止國家分裂遠重於禁毒。

為避免全麵內戰,不至於使涉毒少數民族公開脫離緬甸聯邦,緬甸軍政府多年來對緬北民族武裝的涉毒問題不得不采取忍耐態度,也使撣邦毒魔在失控狀態下肆虐。

坤沙接受哥倫比亞記者戴尼斯·雷契勒采訪時說:“我的人民,撣邦人和我,都是為了從緬甸也從泰國爭取獨立而鬥爭。我們得不到任何外援,種植鴉片成為我們惟一的經濟來源。”

他自稱為“撣族人民的兒子”。也曾私下說,他最崇拜的是、胡誌明,“因為他們使自己的民族成為了主人。”

1998年,知名作家鄧賢深入走訪了金三角,中國知青焦昆向他講述了他眼中的坤沙:“坤沙喜歡穿便衣,手中拿根藤手杖,白白胖胖,樣子很和善,沒有架子。遇到插秧季節,他常常挽起褲腿,下水田幫助老百姓插秧,我就親眼見過這種事情。張蘇泉愛穿軍裝,我從來沒有見他穿過別的衣服。他喜歡握根馬鞭,大步走路,甩動手臂,性情直爽,完全是軍人樣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尊重有文化的人。我們這些流浪知青,隻要願意到滿星疊他們不會拒絕,而且多數安排在學校當先生。我第一次被人稱呼‘先生’,感到很不習慣,大陸稱‘老師’,這就是差異。先生待遇比一般軍官好,所以許多知青都被吸引到滿星疊來。我到過坤沙的家中,告訴你一個秘密,坤沙老婆是個佤族婆娘,人長得奇醜,還比坤沙大幾歲。以我們知青的眼光,坤沙相貌堂堂,稱得上一表人才,他的婆娘簡直是個醜八怪,可是他卻很怕她,就是懼內,老婆把他管得很嚴,你說怪不怪?至少我從來沒有在當地人口中聽到過坤沙的風流韻事。坤沙的家很儉樸,兩間鐵皮房子,比一般人多幾件家具。張蘇泉根本就是個軍人,屋子裏什麼也沒有,睡竹床,一張寫字桌,外麵睡傳令兵。”

以滿星疊為基地的坤沙毒品集團勢力過於龐大,又遭到了泰國政府鎮壓,1982年,坤沙軍主力重新進入緬甸撣邦山地,在多依朗村寨建立了自己的新基地。

1985年3月,坤沙與撣邦一支由莫亨率領的反政府武裝——“禪族革命委員會革命軍”聯合,正式成立了“撣邦軍”。並在撣邦東枝附近的賀蒙寨成立了“撣幫革命政府”,推舉莫亨為主席,坤沙則自任“禪邦軍總司令”,牢牢控製軍隊。

“撣邦軍”組織嚴密,下設6個師,其主要任務並非為了“撣邦獨立”,仍以販毒為基本職業。

1993年12月,坤沙自任“總統”,宣布成立“撣邦共和國”,而此時緬甸國內的局勢發生巨大變化,自從1988年開始,緬甸新政府積極推行民族和解政策,不再用武力解決民族矛盾。政府呼籲各反對派武裝放棄與政府為敵的立場,與政府一道建設國家。

1992年丹瑞大將執政,奉行更為靈活的政策,積極推進民族團結。在政府的號召下,緬甸國內的16支反政府武裝,有15支坐下來與政府談判,並達成了停火協議。惟一與政府對抗的就剩下坤沙。

這時坤沙發現自己麵臨四麵楚歌的困境:國際上就毒品問題已經達成共識,美國懸賞200萬美元通緝他,泰國政府宣布隻要發現坤沙,決不姑息。緬甸政府在武力進攻同時發表聲明:坤沙是人類的公敵。

從內部來看,販毒的持續進行也使得坤沙“撣邦獨立”的理想越發顯得迷離,對普通老百姓漸漸失去了吸引力。

坤沙集團內部華人占據高位,坤沙本人也被撣邦人認為嚴重“漢化”。在總部賀蒙,隨處可見漢文化的影響,隻要有撣文與英文必有中文,從小學到中學,首先是學漢語,其次是撣文和英文,部隊的口令是中文,戰鬥動員是中文,致使諸多撣人已能熟練地使用中文。坤沙室裏的擺設完全是中式陳列,牆上的條幅字畫,以前的對聯古玩,無不透著民族氣息,他們的飲食更完全是道地的雲南菜,撣族的佳肴隻是招待客人而已,坤沙與張蘇泉的左右及重要職位均是具有華人血統的人控製。

很多撣族長老發動了“純潔撣邦運動”,1995年,近6000名撣邦軍士兵脫離坤沙集團,“撣邦共和國”總理也隨之出走,一係列內部的打擊紛紛向坤沙襲來。

他約見記者,稱:“我老了,該退休了。”

1996年1月1日,坤沙正式宣布向緬甸政府投降,1月18日,他出席了在賀蒙舉行的繳槍儀式。一代毒梟自此退隱江湖。

哥倫比亞記者戴尼斯·雷契勒實際上就是文森特.比希,當時的文森特受雇於美國中情局,隻剩前往緬甸刺殺坤沙,但令美國人沒有想到的是文森特是個敬佩英雄的人,他沒有刺殺坤沙,反而成了坤沙的好朋友,從此開始亡命天涯。坤沙雖然宣布投降,大是他在暗中任然操控這毒品交易,實力並沒有見減弱。他的最大市場從美國變為中國,中國政府向來以君子自居,是不會派特工來暗殺他的。雲南昆明,坤沙集團的第一站,他在這裏勢力龐大無人能比,陳峰當然知道坤沙,但他卻不知道文森特就是那個傳奇記者,戴尼斯·雷契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