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膽識篇(1)(2 / 3)

他還竄到汾陽縣,一頓自我吹噓,搞得縣委縣政府的幾位主要領導也肅然起敬,覺得此人受過太原市長的接見,有那麼顯要的頭銜,一定來頭不小。於是,設宴認真款待這位貴賓。當裴文忠提出自己正在做一筆大生意,希望汾陽縣委在資金方麵給予支持時,縣委書記當場拍板:“各方麵要積極支持配合,把這件事辦好!”裴文忠先後在太原市、汾陽縣等地騙得2519萬餘元巨款,成了1949年到1989年間中國最大的詐騙案。

人們發現:裴文忠進行詐騙犯罪活動之所以連連得逞,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拉到了一塊金字招牌——“市長特邀的企業家”。不僅裴文忠如此。其他進行詐騙活動的犯罪分子也是如此。他們或是自己以名人出現,或是自稱是名人、要人的親屬、朋友,或是利用宣傳媒介的吹噓,等等,因為一旦有了塊“金字招牌”,便可從中行事。當前,有些不法分子,為了便於招搖撞騙,盜用“金字招牌”的手法較為普遍。什麼假記者。假軍人、假公安、假警察、假幹部、假黨員、假高幹子弟、假台屬、假僑眷、假港商充斥社會,目的或者是為了騙取錢財,或者是為了騙取榮譽、地位,或者為了騙取愛情,或者是幾種目的兼而有之。

一個叫崔誌傑的河南流浪漢,做生意虧了本,看到警察在社會上吃香,有權威,於是自編自演了設立假公安機構的騙局。他花錢購得一身警服,四處招搖撞騙,說自己是陝西省公安廳西安市公安局企業治安處“處長”。而這個“機構”實際上是一個既無任何證明,也無任何牌子,更無辦公地點的子虛烏有的招牌。他就憑著一身警服四處放風:“企業治安處負責西城區治安,獨立承辦案件;可以向企業提供有償服務”;“治安處剛剛成立,缺資金,有了資金,就可以買裝備、招人……。”誰捐款,誰就可以進入這個“公安機關”,捐款多者還可以在裏麵兼任一官半職。於是,有一商店經理捐款5000元,被任命為“行政科長”兼“預審科長”;某實業公司西安辦事處經理和一法庭書記員各捐款5000元,分別被任命為“副處長”;某電纜廠副廠長捐款5000元,被任命為“副處長”,該副廠長並指示廠裏包租院房,作為“企業治安處”的辦公用房,同時又把羅馬吉普和麵包車捐給“治安處”。“假公安”招搖過市為何能得逞?他們並沒有什麼高明之處,隻不過穿了一套警服而已。

究竟是什麼原因,一旦貼上這些“金字招牌”就容易誘人上當呢?用心理學的理論來解釋,就是一種“暈輪效應”。通俗地講:“暈輪效應”是指以點概麵:某人做了件好事,那就一切都好;某人做了一件壞事,那就一切都不好。這就像一個人頭上照了光,其他部分都照到一樣。

由於這種“暈輪效應”,一旦騙子打出金字招牌,受騙人就看到騙子頭上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暈輪,覺得那騙子是“帶有光環”的了不起的人。在這種心理支配下,隻會看到騙子頭上的“暈輪”,想到騙子的金字招牌,卻看不到騙子的種種漏洞。“暈輪效應”會使人放棄理智的思考,隻見利而不見害。

聽其言也要觀其行

中國有個叫“口蜜腹劍”的成語,比喻口頭說話好聽,像蜜一樣甜,肚子裏卻藏著陰謀,完全是一種狡詐之術。在現實生活中,以甜言蜜語包藏蛇蠍之心者大有人在;而隻聽甜言蜜語不辨真假大受其害者也比比皆是。據《國際刑警組織破案事》中記載:在美國,有一個年齡已到65歲的矮老頭,他看來為人溫和又怯懦,可誰知他竟是一個駭人聽聞的罪犯。受騙者就是輕信了他的甜言蜜語,而未能識破其口蜜腹劍的伎倆。

紐約的布德家,家境貧寒,布德在一家商號當看門人,其妻是家庭婦女,在家操待家務。家中三個孩子,大兒子愛德華,15歲;二女兒比阿屈絲,最小的女兒格蕾絲12歲,美的像個天使。大兒子愛德華在報上登了一則求職啟事,想在紐鄉附近哪個農場當個雇工。

某個星期天,那個矮老頭訪問了布德家。他自我介紹“我叫弗蘭克.霍華德。”他說明來意:“我在報上看到你們的啟事後,想招愛德華做工。”他窺探了布德家的境況,詢問愛德華的情況後接著說:“我有很多產業,我要雇一個辦事能幹而又機靈的年輕人。我沒有孩子,會像父親那樣對待他……或許我死了以後,他可以接我的班。”

一席話說得布德夫婦心花怒放,以為遇到大救星。這時,小女兒格蕾絲剛從外麵回來,立刻介紹給老頭,老頭大加誇獎。為報相遇之恩,夫婦倆邀請他用午餐。飯後,老頭提出一個要求:他的姐妹住在紐約最豪華的住宅區,今天下午為孫兒孫女的小朋友組織一個聯歡會,可不可讓他帶格蕾絲去參加?布德夫婦滿懷感激之情,欣然讓老頭把格蕾絲帶走了。小格蕾絲再也沒有回來。後來得知,她被老頭殘害了。

布德夫婦的孩子為什麼竟然讓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帶走呢?主要是聽了老頭的甜言蜜語。老頭為獲得全家人的好感,又是表示“會像父親那樣對待愛德華”,又是表示“我死了以後他可以接我的班”。見到格蕾絲極盡誇獎之能事,又以姐妹“喜歡孩子”的麵貌提出帶走格蕾絲的請求。似乎一切那麼自然,一切都那麼真誠。布德夫婦隻聽見他口頭的甜言,不考察他背後可能窩藏的險惡用心,因而不僅不懷疑,反而對老頭滿懷感激之情。在這種心情下,哪能不讓把孩子帶走呢?英國諺語雲:信任是欺騙之母。如果一個人對他過於信任,則往往容易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