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膽識篇(1)(1 / 3)

天上不會掉餡餅

有些人為騙取錢財,故意設下某種情景,讓你撞見,又被他當場發現,於是死皮賴臉,與你糾纏不清,從而行詐騙之實。此種手段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一是“撂白”。“撂白”是舊社會常常發生的欺騙術。近年來,在一些地方又死灰複燃。撂白者,常在早晨或傍晚人煙稀少時出沒在深街老巷,由其同夥幫助視察過路的行人,判斷窮富,端詳善惡,然後迅速告訴“撂白”者。他們事先把偽裝好的“高級物品”打成卷或包裝好,外表“逼真”、“考究”,看不出半點破綻,足以以假亂真。待行路人快要走過來時,他們便把物品撂在馬路的中間,然後在附近躲藏起來。當行人經過此地正要揀起時,“撂白’者則說,是他先看見的,二人都說,物品應歸自己,雙方爭執不下。恰好在這個時候,其同夥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為雙方調解。“撂白”者往往先提出自己可以少分一點,給現金。然而,當行路人回到家裏打開物品看時,裏麵全是些殘紙破布和碎破瓦塊,這時才如夢初醒。

二是“碰磁兒”。一天,一個南方模樣的人正在擠乘公共汽車,突然一位漢子衝過來向車上擠。這時隻聽見“叭嗒”一聲,一副眼鏡落在地上,鏡片被摔碎。這漢子硬拉住這位南方人,聲稱他的鏡片是水晶石的,值200元錢,非要南方人賠。旁邊有幾個同夥“敲邊鼓”,這位南方人一看寡不敵眾,隻好拿出了200元錢。

類似這樣的“把戲”,近幾年在一些城市大街小巷常有發生,這即是所謂的“碰磁兒”。這些人通常合夥作案,有的故意與行人相“碰”,有的在一旁幫腔,有的作偽證。他們所用的道具有打火機、酒瓶、眼鏡、手表等,都是幾角錢買來的處理品。

“碰磁兒”並不是新鮮玩意,早已為人們唾棄,有些人行騙往往當場被識破,於是,他們又想出了一些“新招”。據報道,某日在北京宣武門汽車站,一位農民老大爺正要下車,一位小夥子提了兩瓶酒,“正巧”碰在老大爺身上,酒瓶隨即落地。小夥子硬讓老大爺賠,兩人爭執起來。這時來了個頭戴大蓋帽的人,不問青紅皂白就要罰款。老大爺正納悶,卻見小夥子痛痛快快地拿出20元錢交給了那人,於是他也拿出錢包,未等打開,戴大蓋帽的人劈手奪錢包,並重重抽了老大爺一個嘴巴,罵道:“你還敢偷我的錢包戶老大爺呆住了,戴大蓋帽者大搖大擺地走了。事後,圍觀的人們聽老大爺講述經過,才知他中了圈套。

三是結夥“撞騙”。與“碰磁兒”相仿,行騙人先在馬路上或其它公共場合物色對象,然後故意與被騙人相撞,行騙人故意裝作受傷或謊稱物品損壞,讓被騙人賠款,隨後又出來他們的一些同夥,每個人各表演不同的角色,向被騙人索要錢財,由此演出一場鬧劇。

,佳木斯曾有一個三男一女的“撞騙”團夥,他們結夥詐騙,就是采用與人相撞的手段,騙人錢財的。

一日上午,一位打扮人時的殘疾姑娘,與一位青年相撞,跌倒在地,青年上前攙扶。三位過路青年路見不平,齊聲指責,要求送醫院,姑娘要求回家,他們一同送姑娘。走到附近住宅樓梯上,三男一女撕掉偽裝,拔了匕首,逼那青年就範,劫去人民幣3000元。

同一天,鬧市區一位俊秀文靜的姑娘手裏托著一枚銅戒指,正在專心致誌地欣賞著,一外鄉青年在另外3人驅動下,撞在姑娘身上,戒指落地,故意踢飛,然後逼那位青年包賠“金”戒指損失費1850元。

這是佳木斯市三男一女“撞騙”團夥在哈爾濱作案的情景。該團夥在短短幾個月中,就在佳木斯、哈爾濱、濟南、青島、北京等地作案110多起。

拉大旗作虎皮

當今社會上流行著這樣一種看法:多結識有社會地位、掌握實權和有名望的人士,依靠他們能辦到常人難以辦到的事情,這是眾多普通人的心理。某些人往往抓住大眾這種心理趨向,拉大旗作虎皮,貼上金字招牌肆意坑蒙拐騙,大行不義之道。

山西省河津縣的一位普通農民裴文忠,就是打著市長“特邀的企業家”這塊金字招牌,狐假虎威,四處行騙,使得許多地方的人們都上當受騙的。

1984年,裴文忠找關係、托人情、送材料、送禮品,終於打通重要關節,以企業家的身份,欺騙太原市政府一位主要領導接見他。《太原日報》則在其頭版顯著位置以“某某市長鼓勵河津縣農民企業家裴文忠來投資開發”為題作了報導。裴文忠花錢買了大量這一天的《太原日報》。

很快,裴文忠就扛起“市長特邀企業家一這塊金字招牌,四處吹噓,大肆渲梁說:“我是市長特邀來的企業家,是來太原為辦廠籌集資金的……”利用“市長接見”這張王牌,他先後騙取一係列頭銜:呂梁鋼鐵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長治鐵廠董事長、山西省專業戶協會常務理事、神州經濟開發公司太原辦事處經濟聯絡處副處長等等。他不論與誰接洽,都首先拿出那張《太原日報》,請對方先看那則報道。這一招果然靈,許多人本來不著他,但一看報紙,認為他是市長專門請來的人,不會出差錯,就痛快地簽訂合同,預付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