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創業篇(2)(2 / 3)

張朝陽和拚圖的故事

一位教師準備在星期六完成下周要作的一篇講演稿。那天天下雨,妻子出去買東西了,他的6歲的兒子卻在身旁吵個不停,令人厭煩。這位教師在無可奈何中拿起一本舊雜誌,一頁一頁地翻閱,翻到一幅色彩鮮豔的大圖畫——一幅世界地圖,他就撕下這一頁,再把它撕成碎片,丟在客廳的地板上,說道:

“兒子,如果你能拚攏這些碎片,我就陪你一起玩。”

教師以為這件事會讓他安靜地得到一上午的時間。但是沒過10分鍾,他的兒子就來敲他的房門。教師驚訝地看到了一幅完整、正確的世界地圖。

“兒子,你怎樣把這件事完成得這樣快?”教師問道。

兒子說:“這很容易。在它的反麵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就把這個人的照片拚到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是正確的。”

教師笑了起來,緊緊地擁抱住他的兒子:“你也替我準備好了下周的講演稿: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也就會是正確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每個人都應該抱有積極的心態,如果你想改變你的世界,首先就應該改變你自己。如果你是正確的,你的世界也會是正確的。

而張朝陽也說過:“你必須告訴自己,你自己對你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從自己出發,這樣你才能不斷設計出一條適合你自己的道路。”

“在沒有SANDHILL大道的北京,年青、雄心勃勃、極富冒險精神的張朝陽挾幾百萬美元,開始了他的尋夢之路。”這是《時代》眼中的張朝陽。作為國內互聯網產業的象征性人物,張朝陽的知名度最高。從1998年2月25日推出搜狐,到10月5日榮登《時代》雜誌的“數字化英雄人物”榜,其間隻有短短的7個月時間。

1995年7月,時任麻省理工學院亞太地區中國聯絡負責人的張朝陽,陪同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訪問中國,安排他們跟朱鎔基總理的見麵。回到美國後,張朝陽就決定三個月內一定要回國去。於是他找到了ISI,一個靠風險投資起來的很小的創業公司,它當時要做互聯網,張朝陽決定加入。當時ISI整個公司才30個人,張朝陽擔任公司駐中國的首席代表,從雇第一個人開始,經曆了艱苦的創業過程。當時張朝陽借住在萬泉莊園,工作、住宿都在一間24平方米的房間裏,熱水也沒有,窗戶外麵有個鍋爐,老是半夜三更響,他每天覺也睡不好。經過8個月的艱苦奮鬥,張朝陽建立起了ISI基本的數據庫,並且第一個把有關中國的商業信息數據庫弄到了網上。更重要的是,他能在國內把事情做成,這為後來說服風險投資家愛德華·羅伯特給予投資奠定了信心。

張朝陽加盟ISI的時候曾簽訂過一個協定,除了做好ISI在中國的業務之外,他可以花30%的工作時間來作調查,創辦一家新公司是否可行。1996年4月,張朝陽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風險投資家愛德華·羅伯特進行接觸,介紹了自己在中國做公司的經曆和創辦新公司的想法,最後問他願不願意來出錢扶持這個新的公司。張朝陽的誠意和說服力打動了羅伯特,他願意考慮,但有一個條件,就是得說服其他人向這個公司投資。羅伯特的加入使張朝陽新公司的圖景一下明朗了,7月份,張朝陽正式開始了在美國的融資。11月,尼葛洛·龐蒂的投資到賬。1年零3個月後,第一家全中文的網上引擎——搜狐在中國誕生。

成功者的六種力量:

(1)積極心態

(2)認識自我

(3)樹立目標

(4)立即行動

(5)正視失敗

(6)努力多做一點

第一種力量:積極的心態

張朝陽把自己的成功首先歸結於自身內心的成熟。他是一個很專注、不喜歡被打擾的人,看上去有些咄咄逼人,有一種與他年齡幾乎不大相稱的成熟和穩重。他說過,“要想說服別人,先說服自己,要想成功,先做一個自己內心的成功者和勇敢者”。

對張朝陽影響最大的是他的前後兩次的融資:對愛德華·羅伯特教授和尼葛洛·龐蒂教授的遊說。這種經曆非常有用,因為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開始自己學習去琢磨,真正懂得了如何去說服別人、如何做企業、如何從跟別人打交道中學會某些東西,甚至於最後才真正了解了互聯網是什麼。

成功人士的思維能力並不見得比一般人來得更優秀,但他們的聰明才智之所以更突出、更被充分利用,實際上不外乎他們具有積極的思考方法。對任何事情都保持興趣,不怕困難,一切都按照自己的願望逐步進行。

而且一個具有積極的心態的人能自動從另一個同樣擁有積極的心態的人身上產生共鳴,獲得助益。

一切成功的起點都是積極的心態所要取得的確定的目的。要經常向自己發問:“我的目標是什麼?我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麼?”這樣做的好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