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創業篇(1)(1 / 3)

創業,先做好規劃

如何做好創業規劃、如何發掘創業機會、如何把握成功創業的要素、如何用好政府扶持創業政策,這都是創業者以及意向創業者極為關注的問題,但他們必須懂得,快樂創業源於規劃先行。創業成功是快樂的,而有規劃的創業是快樂創業的根本。創業規劃雖不是萬能的,但沒有規劃是萬萬不能的。

創業總是讓人興奮和充滿幻想的,但是在創業道路上,我們要麵臨很多挑戰的。如同巴黎達喀爾汽車拉力賽的發起人薩賓說過:“出發之前永遠是夢想,上路了,才是挑戰。”在出發前,我們要有一個計劃。10萬元對於創業者來說可大可小,但是關鍵是我們從這樣的一次創業中得到了什麼東西?10萬元是我們的資金投入,而一個好規劃帶來的創業成功,其價值遠遠不隻10萬元。

創業前為什麼要寫“創業規劃”,它對我們的創業生涯有什麼影響?一個好的“創業規劃”如何幫助我們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對於所有要創業成功的人而言,從這些問題中得到的答案,其價值不亞於從大街上撿一塊金子。但是哪裏有這麼多金子讓我們來撿?

或許有些朋友不理解,認為周圍的一些朋友、親戚或是企業家,20年前創業之初並沒有什麼規劃和計劃,不也成功了嗎?這是一個值得分析的問題。應該承認確有一批成功人士以膽量贏得了財富,但那是在改革開放之初,當時整個社會對“創業”的認知幾乎為零,人們的市場經營意識普遍淡薄,也許抓住一個偶然想法、一個偶然事件就能大賺一把。如今勇夫型創業的時代已經不再,一個科學創業的時代已經到來,今天的創業者要想分享創業快樂,必須與時俱進,做好創業規劃。

所有創業者在製定創業規劃時,都要問自己三個問題,而且必須要有明確答案以後,才能進行創業工作。同樣的,有經驗的投資家在創業者尚未能夠清楚地回答這三個問題以前,是不可能拿出資金的。

第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創業?我的創業目標是什麼?”

第二個問題:“我要采取怎樣的創業策略才能實現目標?如何體現這是一個好的創業策略?”

第三個問題:“推動創業策略需要具備怎樣的資源能力?我該如何獲得這些資源能力?”

目標明確後,還需認識成功創業規劃的多向緯度,這是成功創業的基本點。

一是認知自我,完善自我。不要以為了解自己是件容易的事,不信你自問一下,有勇氣對你的朋友說:“把你對我的看法如實告訴我。”商機每天都有,隻有充分了解了自己的優勢和弱勢,或揚長避短或揚長克短,你才能抓住商機、成功創業。

二是重視並評估自己的財務能力。企業是由人才、產品和資金所組成,自有資金不足,往往會導致創業者利息負擔過重,無法成就事業。因此,創業青年要“有多少實力做多少事”的觀念,不要過度舉債經營;企業應“做大”而非“大做”,“做大”是有利潤後再逐漸擴大,“大做”則是勉力舉債而為,遇到風險必然失敗。

三是慎選行業。創業要選擇自己熟悉又專精的事業,初期可以小本經營或找股東合作,按照創業計劃逐步拓展。

四是要有長期規劃。企業的發展,“穩健”永遠比“成長”重要,因此要有跑馬拉鬆的耐力及準備,按部就班,不可存有搶短線的投機做法。

五是先求生存。企業應先求生存再求發展,紮好根基,勿好高騖遠、貪圖業績、罔顧風險,必須重視經營體質,步步為營,再求創造利潤,進而擴大經營。

六是精兵出擊。公司初期規模必須精簡、有效率,重實質,不要一味追求表麵的浮華,以免徒增費用。

七是要有意誌力。有年度計劃,有目標,有理想,就必須要有堅強的耐心與意誌力來貫徹,愈挫折愈勇,不達目標絕不中止。

八是策略聯盟。創業要講求戰略,小企業更需要與同業聯盟,也就是在自有產品之外,附帶推銷其他相關產品。用“策略聯盟”的方式結合相關產業,不僅能提高產品的吸引力、滿足顧客的需求,也能增加自己的競爭力與收益。

九是要有前瞻性規劃。經營理念、經營方針與經營策略均需詳加規劃,結合智慧與力量,打好企業根基。

十是洞察環境,獵捕商機。有一個創業故事對我們很有啟發:一位老板在經營情侶禮品時,發現一位靦腆男生連續送了三年玫瑰花,始終沒有勇氣向女友親口說出“我愛你”三個字,於是。這位老板就創造出了一個人性化的錄音玫瑰花產品並暢銷一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隻要仔細洞察你周圍的變化,包括特殊事件、矛盾現象、人們價值觀與認知的變化、新知識的產生等,就會在不斷變化的商機中取得不斷的成功。

總而言之,創業前應先調適心理,做好自我評估,了解自己究竟適不適合創業。一旦走上創業之路,就應好好努力,掌握各項創業原則,這樣,不管你在何時何地都將是一個成功而快樂的創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