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總不能為這40元,扯下麵子理論一番嘍,隻好吃進啞巴虧。這叫“打掉門牙往肚裏咽”。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類“快刀手”每時每刻都在“揮舞大刀”:隔壁王老太到樓下熟人擺的水果攤上買西瓜,活生生地被“斬”去兩斤分量;樓上小李托同事買件羊毛衫,結果也被“斬”去了十幾元;一位朋友托熟人買了條外銷“中華煙”,拆開一抽,覺得味道不對。細看包裝、過濾嘴。方斷定是假貨……
細細想來,也許怪不得人家,也許是求人的人自己錯了。因自己的心理素質有缺陷,被別人利用,拿著了你的短處。才朝你“下刀子”呢。
買東西托熟人,似乎有一種信任感,認為熟人不會欺騙熟人,正好被他人利用;到熟人處買東西想貪便宜,因為有交情,有不便宜的嗎?又正好被他人利用。被熟人“斬了一刀”你好意思去大叫大嚷地吵上門去嗎?這點情麵你拉得下來?還是被他人所利用!
於是,“快刀手”磨刀霍霍,見熟人便瞅準機會大刀闊斧地“斬”下去,斬得心情舒暢,斬得遊刃有餘,斬得幹淨利索。
對付這種專斬熟人的“快刀手”。辦法隻有一個:離他遠點兒!首先。不要指望買便宜貨,其實便宜沒好貨。此乃古訓也。其次是“親兄弟明算賬”,售明無須便宜,但求貨真價實,是多少錢就付多少錢。再如被斬。堅決找上門去,決不含糊。他不顧情麵。你又何必把情麵看得太重呢?
就讓點小錢吧
在商業談判中,拋磚引玉含有“利而誘之”的意思,實質上就是先給他人嚐到一點甜頭,得到的卻是更大的利益。拋“磚”是本計的手段,引“玉”是本計的目的。
我國某食品進出口公司經營食品進出口業務。一般情況下,我國出口食品總希望能把價格定得高一些,且對方容易接受,以使得公司獲得更高利潤,但談判中往往是我們要價高,而對方出價低,有時因此而談判不成。可是這一次,我食品進出口公司在出口大蒜的談判生意中卻很順利地以較滿意的價格成交了。
事情是這樣的:我國食品進出口公司有意跟新加坡華裔客商A先生談一筆大蒜生意,將我國的大蒜賣給A先生。在第一輪談判中,我公司報盤是每噸720美元,而A先生隻肯出705美元,顯然,雙方在價格上有分歧。經過談判,均未能作出讓步,雙方隻能握手告別。當時,大蒜收獲期即將開始,我方既要抓緊收購工作,同時又要考慮如何售出。新加坡一方考慮到要在大蒜收購季節買到新鮮大蒜,不能錯過大蒜收獲季節,如果錯過季節,不但質量保不住,而且過了收購期,大蒜越來越少,價格也會看漲。我國食品進出口公司與新加坡A先生從各自的利益出發,想到這批大蒜生意還得要談,所以對方又舉行第二次談判。
我公司權衡利弊後,願以705美元成交。一下子讓了15美元,交易似乎到此應該舉杯祝賀了,可A先生又發出了一個“怪招”,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因為以705美元成交,雖然賣價比名牌上海嘉定蒜便宜,卻符合國際市場行情,當時,美元與人民幣的彙價日趨上浮,如及時結彙,又等於提了價,可新加坡A先生又添了5美元。等合同正式簽字生效後,我食品公司問新加坡A先生為什麼添價,他說:“新加坡華人多,而我們的老主顧都是北方籍人,對蒜的食味要求是越辣越好。嘉定蒜牌子雖響,但辣味不如山東蒜濃。我們脫手照樣賣個好價,但多添5美元並非沒有顧慮。這批貨雖說少賺了1萬美元,但貴公司對此卻永生難忘,我們雙方日後還要長期交往,一旦有求於你們,我想你們是樂意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