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際衝突也處處可見,這就要看你解決衝突的方式和技巧的運用。不可否認,方式的運用又與你在衝突中目的的需要程度緊密聯係。你可以視目的的輕重緩急而采取不同的解決衝突的辦法。
解決衝突的方式大致分五種:
1.打擊方式
這種解決方式表現為意欲以他人的犧牲為代價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和願望。濫用權力的人往往采取這種方式,並非良策。
2.求同方式
這是值得推崇的一個辦法,它包含最大限度地滿足雙方的合作和自我維護這兩個方麵。該方式的目的在於滿足雙方需要。由於求同方式要求人們對付出的時間、精力及承擔的義務都超過其他方式,因而需要花氣力好好學會。
3.回避方式
回避並非總是消極的象征。有時避其鋒芒,以免發生白熱化對峙,等風頭過去再行理論。但此法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途徑。
4.妥協方式
指一味強調合作而不維護自我利益的行為,目的往往是有一個不痛不癢的結局即可。盡管這種方式能夠促進和諧融洽,避免衝突,但也容易助長逆來順受,放棄自我權利和無原則服從等毛病。
5.折中方式
處於居中位置,要求雙方既合作又要自我維護。通過折中,人們期望找到一種彼此都能接受,都能得到部分滿足的解決方法。有時,這也是一種令人滿意的方式。
衝突發生後,人們都應有製怒的修養,這是決定衝突獲得調解的前提。一個成熟的人,往往自我控製力較強。有人提出一個建議,當不愉快要發生時,把皮帶解開,把手放在腹部或把手放在衣袋裏按住腰部,氣便消了。據說此辦法很靈。當然,真正想找到萬試皆靈的妙藥,還需用“轉怒為靜”的“製怒劑”。
在處理衝突技巧方麵,如果在語言上有所改變,也有效用。比如可以說“我生氣了”,而不是說“你惹我生氣了”;或者說“我感到被拒絕了”,而不是說“你的話不可理解”。這便使重點由追究“非你即我”,改變為盡量溝通和調和我與他人觀點的分歧,這樣,和解的氣氛便形成了。
永遠記住:在通常的人際交往中,憤怒從愚蠢開始,以悔恨告終。
沉默是金
母一個人都想獲得他人的肯定,在人生的舞台上創造一番偉業,這種想法是無可厚非的。可是,大部分的人終其一生,隻能過著默默無聞的生活。如果悲歎時運不濟,不能施展抱負,不如先放眼看看周圍。
盛開的百合花和劍蘭,會將營養貯存在球根,以便花朵隨時汲取。而移植的時候,水分和肥料如果過量,植物反而會無精打采,難以生長。
杉木必須有青苔才能生長,而青苔不能直接照射陽光,杉葉的綠蔭正足以保護青苔,自杉葉滴落的露水,又可滋潤青苔,當青苔繁茂之後,就會把蓄積的水分供應給杉木。因此,杉木與青苔彼此共存共榮。
小指是身體上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常不會意識到它的功能;然而,它的存在卻是不容忽視的。
譬如,小指不靈活時,就沒有辦法拿鐵錘,球也投不遠,倒立時,不靠它更難以保持平衡。
平時,我們一點也不重視它,一旦失去了,就會體驗到它的存在價值。
火車能夠快速而平穩地行駛,要靠最基層的保養人員默默地工作,如果這些無名英雄不工作了,火車別說是快速行駛,連最起碼的安全都有問題。
天地間的自然原理是巧妙的,任何東西都有它的用處,在不浪費的情形下,相輔相成,以保持調和的狀態。
相反的,如果一味地排斥對方,想壓倒對方,實現自己的主張,使自己突出。那麼齒輪必定無法配合,而產生對立現象,如此一來,自然的運行法則一日也難以維持。
能明白這點,就算自己默默無聞。不被重視,也不會怨天尤人了。
有位華人曾被派往夏威夷服務,每天都要負責打掃衛生。因為他當時尚在修習中,要修習一打掃、二勤勉、三學問的課程。“如果不能打掃好,又如何能做好學問”呢?
每日打打時,他總會看到牆外許多觀光客,在陽光下恣意地享受著“海上樂園”之稱的夏威夷的迷人風光,內心就為身穿工作服在打掃衛生的自己抱不平。
後來他才發現那段時光對自己影響很深,每日的勞動不僅食欲大增,身體也變得十分健康。
相信許多人也像當時的這位華人一樣,隻知拿別人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相比較,不停地抱怨。
的確,基礎性的工作,對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而言,是一種難以忍受的磨煉。
世界上的偉人,都曾經曆過一段漫長且艱苦的生活經驗。畢竟,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
那些賣座的歌星,表麵上看來光彩奪目。但他們如果沒有經過一番苦練和周圍者的協助,不斷充實自己,又如何有今天的成績。
總而言之,成功絕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