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當你與他人發生矛盾,當你受到他人的侮辱和侵犯時,激憤之情便會膨脹起來。憤怒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一旦讓它狂奔起來,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科學家證實,人的大腦和免疫功能之間存在著密切聯係,從而解釋了為什麼一個人在緊張、抑鬱和心理不平衡的情況下容易生病的道理。因為人體防禦係統的主力軍一一血液的白細胞,具有一種能夠接受激素ACTH的受體,這種激素在人體緊張時可大量釋放,與白細胞相結合,削弱了人體的免疫能力,各種病源體在向人體進攻時便得不到主力軍的有力反擊。因此,常發怒的人易生病。
還有一點同樣重要,那就是憤怒會使你成功的人際關係毀於一旦。成功的人總是善於克服憤怒的人。
西漢時,韓信在街上受惡少胯下之辱,憤怒的熱血一下子湧遍周身,可他咽下了這口氣,從惡少胯下鑽了過去。不僅如此,當韓信功成名就,回鄉報恩時。還到處尋找當年的“惡少”,對他表示感謝。這一千古流傳的故事形象地注釋了不發脾氣的首要條件——忍耐。所以古人雲:小不忍則亂大謀。忍耐可說是交際修養中的重要原則。
平等地對待別人,能有效地製止發脾氣或少發脾氣。下屬辦錯了事,有些領導居高臨下,大聲訓斥,似乎天經地義;兒女不聽話時,有的父母常火冒三丈,輕則破口大罵,重則棍棒相加,似乎理所當然;學生犯了錯誤,有的老師把桌子一拍,審訊似地訓一通,甚至將其趕出教室,似乎合情合理……領導、父母、教師的脾氣之所以在下級、子女、學生麵前一觸即發,是因為他們總覺得居人之上。殊不知,這樣極力維護的尊嚴,反而更容易喪失。
有的朋友會說: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就是到時候控製不住自己。別著急,這裏向您推薦三種簡單而有效的製怒方法。
1.寫信發泄法
你如果心事重重。覺得非要把自己的煩惱和不平之事傾訴一番,你可以給自己寫封信,將自己的情感毫無保留地傾吐在信中的字裏行間,詳細地訴說他人的誤解和對自己的不平公,一吐為快。
情感發泄完畢後,請把信燒毀,不要將它郵寄出去。寫信使你得到了發泄,你會體會到一種巨大的輕鬆感。更重要的是,感情的發泄使你不再需要向他人傾吐了。有時需要寫上兩遍,甚至三遍才能將淤積在心中的煩惱發泄幹淨。一旦你一吐為快後,你會發現自己再也不想去考慮那些使你不愉快的事情,更不願和他人談起這些事了。
2.轉移法
試試轉移法,你先要記住,在你生氣或者完全失去理智的時候,千萬不要作出任何決定。對物不對人,對事不對人,也是息怒之道。有些人在自己要發脾氣時,趕緊離開這個“典型環境”,想一想生活中美好的東西,或者把自己關起來,閉目養神,在寂靜中滅掉怒氣之火,“唯有知道什麼是孤獨的人才真正懂得息怒”。或著拚命地工作、活動,轉移注意力;或者說幾句笑話。讓笑聲淡化怒氣,減輕情緒上的壓力;或者伏案疾書,讓憤怒之情化做詩文……
3.建立固定的條件反射,用理智戰勝怒火
民族英雄林則徐,脾氣暴躁,有幾次差點因發脾氣誤了大事。他奉命到虎門禁煙前後,為了不因怒氣誤事,特意在自己的居室和“辦公室”裏貼上“製怒”的條幅。每當要發脾氣時,一看到這兩個大字,便如同聽到了無聲的命令,也就慢慢心平氣和、三思而行了。這樣用某種方式提醒自己。也不失為息怒的妙方。
日常生活中,當你被激怒時,千萬不要輕易發火。誰要輕易地做了怒氣的俘虜,誰的生活就會傾斜,誰就可能成為愚蠢與後悔的朋友。
然而,一旦碰到衝突,我們將怎麼辦呢?我們說,健康的人際交往是不會沒有衝突的。衝突是我們與他人全部關係中的一部分,它可能有害,也可能有益。
為什麼說衝突還可能有益呢?
當然,衝突本身毫無益處。但是隻要處理得當,便有這種可能。我們舉個例子:當你在做某項工作時,有人存心在嫉妒你,並一再散布對你不利的語言,你不得不與他交涉,可他毫無不理會,於是你奮發圖強,終於獲得了更大成功,贏得大家讚賞。衝突能表現人們的創造性和創新精神,促使人們挖掘自己潛在的才能。這是因為衝突本身是突發性的,衝突雙方往往都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因此,它給了人們一個隨機應變、發揮聰明才智的機會。不過,人際交往中絕大部分衝突還不是太傷腦筋,而是溫和型的,特別是在受過良好教育、有修養的人士之間,衝突則是一種智慧和含蓄的拚爭。
小胡提議大家去看一部武打電影,而小唐則鼓動大家去看言情片,如果一組人中隻有一種選擇的話,這就形成了衝突。
在論文答辯中,老師認為我的論文隻能得“良”,而我和同學都堅持認為論文成績應當是“優”。顯然,評委的最後意見隻可能是兩者中的一個,而不可能擇其“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