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處世篇(5)(2 / 3)

讚許是一道“農藥”

在日常生活中,讚揚別人和被別人讚許是司空見慣的,有時候甚至是一種生活的需要。在家裏,父母總是通過讚許激勵孩子“聽話”,做一個“乖孩子”;在學校裏,孩子們總是從教師那兒爭得表揚和獎勵;在公司裏,職員們總是想得到上司的好評。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也越來越多地得到他人的讚許,而且似乎更加喜歡受到他人的讚許。你可能經常為了獲得他人的讚許而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或者因為得不到他人的讚許而憂心忡忡、悶悶不樂,甚至嫉妒他人。畢竟受稱讚是令人愉快的,大家都認同你讚許你,就意味著別人對你的認可,意味著你的價值得到了社會的承認。但是別人的讚許真的這麼重要嗎?

肖斌在一家大公司企劃部已經工作3年了,做起事來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實際經驗,但是他比較顧及上司的想法,隻要上司不讚成,他馬上就改變方向,所以做方案時,肖斌為了能得到大家尤其是上司的讚同,可以說耗盡了心思,如果別人對他的方案有些嘲諷與批評時,他會感到十分沮喪,所以常常搞得筋疲力盡。一次,肖斌在做一家客戶方案時,想出了很有創意的點子,他自己也很得意,但想不到還是受到了質疑。在大家看來,肖斌的想法總是有問題的,不然他不會每次都那麼遷就。這次肖斌實在忍不住了,不顧一切地據理力爭,最後居然得到大家的一致讚同,方案實施後的效果也很好,肖斌感到一種以前從未有過的成功的喜悅。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想得到讚許與其說是一種生活的需要,還不如說是個人的一種欲望。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與尊重,期望獲得某種榮譽。當我們聽到四周響起的掌聲、聽到他人的讚美之辭時,恐怕沒有人會表現出一種厭惡與不滿的情緒。因為這種場合會令你精神上受到撫慰,會給你一種美妙的感覺,你當然沒有必要放棄生活中的這種享受。讚許本身無損於你的精神健康,而且受到恭維是一種令人愜意的事情。但如果尋求讚許的心理成了你生活的一種需要,而不僅僅是一種願望,那你就陷入了生活的另一種陷阱。就像農藥,它能使糧食產量提高,但它的毒性也害人非淺。

當尋求讚許成為你生活的一種需要時,你就會將自己的一部分價值奉獻給別人,當這些人提出反對意見時,你就會產生心理惰性,認為自己不行,進而產生一種自我否定心理。當你處於這種境況時,你便將自身的價值置於他人的控製之下,由他人來隨意抬高,或貶低自己。隻有當他們決定給你施舍一定的讚許之辭時,你才會感到高興和滿足。這樣勢必導致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和煩惱遠遠超過讚許帶來的喜悅。

事實上,無論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一個人不可能事事都得到別人的讚許,這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你為“生活”必須付出的代價。因此,如果你知道會有人反對你的意見,你就不會自尋煩惱,同時也就不會再將別人對你的某種觀點或某種情感的否定視為對你整個人的否定。如果你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在得不到讚許時就不會感到沮喪。

要想使每個人都對自己滿意,這是十分困難而且不大可能的。實際上,如果有50%的人對你感到滿意,這就算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了。同樣道理,如果你希望得到大量讚許,最為有效的辦法恰恰是不去渴望讚許、不去追求讚許,隻要你相信自己,並且以積極的自我形象為指南,你便可以得到許許多多的讚許。在生活中最受讚許的人恰恰是那些從不尋求讚許,而且並未竭力獲得讚許的人。這些人坦率直爽、開誠布公,不會為別人的意見所左右,並且敢做敢當,充滿了個性魅力,所以才最受人讚賞。

讚許是人生的潤滑劑,生活中需要潤滑劑,但生活中更需要保持一份個性。沒有個性的人就像寄居蟹,總在別人的庇護下生活。毫無疑問,如果你想在生活中尋求快樂、在事業上有所作為,就必須抬起頭來走自己想走的路。

女人的保護裝

職場女性常常有一種困惑:幹活很賣力,但收效甚微,升職加薪輪不到,挨罵受訓倒是家常便飯。除了個別出類拔萃的以外,要想在幹活辦事上出人頭地,總是難上加難。其實道理很簡單,“佛靠金裝,人靠衣裝”,出門在外要穿衣打扮,在職場上打拚同樣要靠“裝”扮,隻有把自己包裝好,才能贏得更好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