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處世篇(2)(1 / 3)

如果對過去行為的負罪感還在你的生活中作祟,你不能容忍它,也不要理會它。你要捫心自問,如果能夠重新開始你是否願意從頭做起?翻然自新的路在哪裏?你心靈深處是怎樣想的?你現在的情況如何?周圍的環境是否容許你重新開始?當然這些情況都沒有關係,現在心中的你愛著你,他知道如果能夠從頭開始,你將毫不遲疑地邁開新的步履。

追憶往昔的生活。如果你還能記起你對這個孩子或那個人犯下的罪孽,你或許需要尋求你一直未提出的寬恕。若是如此,你應該請求曾愛你而被你傷害的人寬恕你,把過去的罪孽從你的生活中徹底根除。不要再責備自己過去的行為,因為隻要往事的記憶還在啃噬著你的心,你就永遠得不到自由,負罪感將籠罩著你的全部生活,並影響到你的健康。

克服恐懼心理

恐懼影響到每一個人的行為,當恐懼和悲觀的情緒交叉影響占據了我們的全部身心時,最終導致精神的壓抑,進而造成不健康的心態和生理上的疾病。許多人被恐懼送進了精神病院,他們看上去十分虛弱、呆滯,一臉病態,在醫護人員的強製性措施下打發光陰。就像一塊經過精雕細刻的鑽石一樣,恐懼也是一個多麵體:有人可能在電梯或狹小的房子裏感到幽閉的恐懼;有人可能因為孤獨而感到恐懼。

隻要你意識到恐懼的原因並相信能夠戰勝它,你就一定能夠消除恐懼感。審視你自己,作為一個人你有權利過著幸福、安寧而不是恐懼的生活。任別人怎麼想、任他們怎樣議論,不要為任何恐懼所動搖。任何消極的批評都不要理會,因為你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和生活。

你沒有理由恐懼,那是愚蠢的,因為這些年來你幾乎已經將童年時偶然發生的事情和對自我的反叛忘得一幹二淨了。徹底地打碎別人強加於你的權威,每天都不要忘記克服對權威的恐懼,你一定能根除恐懼的孽根。隻要你做到這些,你就能消除恐懼心理,開始成功地生活。別忘了,你有權利獲得幸福。

消除失敗感覺

如果你時常這樣說,“我不行”,“我沒什麼價值”,你就充滿了失敗感,這種感覺是基於過去的消極程序。當你意識到你正在拋棄自己,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時,你就會明白你正在傷害一個好人。要知道你有權利取得成就,你是有價值的,在這個地球上你應該使自己過得很好。

你可以先做一些容易使你成功而不是失敗的小事情,通過這種方式你就可以用成功的感覺取代失敗感。如果你所處的關係或環境容易加重你的失敗感,那你必須改變這種環境;如果你正與一個使你感到自己是一個失敗者的人生活在一起,或者正在做一項使你有類似感覺的工作,你可能需要和自己的顧問或朋友談一下,在適當征求他們的意見之後,改變眼下的處境。不要留戀妨礙你成功的環境,否則的話你又要為失敗而憂慮了。要知道你會成功,要相信你能成功,堅信這一點你就會成為一個成功者。

驅走自卑意識

自卑實質上就是一個人憐憫、可憐自己。雖然他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但他還是把自己與別人隔離起來,沒完沒了地向別人嘮叨他的問題。在你能夠從自卑中解脫出來以前,你不會找到幸福。首先你要承認自己存在自卑感,然後找出克服自卑的辦法。

笑聲可以驅走自卑感。這可以通過各種閱讀、欣賞、娛樂、聚會活動來尋找,開心大笑之中,可以排除自卑。

另外,應多讀一些從自卑之中奮起的人的故事,自傳等。

樂觀是主宰

水觀怡然會給生命注入一份活力與生氣,使人從痛苦、貧困、難堪的處境中超拔出來,樂觀怡然是生命保鮮的最佳良藥。

一位年逾七旬的詩人,他告訴我這一生他有很多年輕貌美的異性朋友,她們都是些活潑可愛的姑娘。在他保留的像冊中,我看到一張張青春無邪的微笑,就像置身在大自然的鮮花綠草之中。

“在逆境中,是她們告慰了我這顆行將衰老和絕望的靈魂。”老詩人鶴發童顏,目光中閃著睿智的光。“我對她們的迷戀是一種聖徒對自然天性的崇拜,是對虛偽人生的逃避,是對衰老與死亡的抗拒。”

苦中作樂不是自我麻痹,不是消極退卻。如果大家都不那麼鋒芒太露、以牙還牙,多一些理解、尊重,世界也就不會被扭曲。流沙河曾寫下:“我們將平分歡樂與憂愁,在眉間看出對方的心事……”

“歡樂的貧困是件美事!”我們都得感謝伊壁鳩魯老先生說出了這樣一句富有哲理的話來!

一個人是可以既征服著困難,又生活得很快樂的。有人曾經問過一些飽受磨難的人是否總是感到很痛苦和悲傷,有的人答道:“不是的,倒是很快樂的,甚至今天我還有時因回憶它而快樂。”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從心理上戰勝了磨難,他從磨難中得到了生活的啟示,他為此而快樂。西貝爾認為:

(1)為今天,我要快樂。正如林肯所說的:大部分的人隻要下定決心都能很快樂。

(2)為今天,我要讓自己適應一切,而不能調整一切來適應我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