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維具有批判性,這種思維特性在敵我雙方的抗衡中表現得更加明顯,對方總是站在另一角度上來否定和批判另一方的行動,這主要是由於一種敵對心理而造成的排他性,也可謂是一種逆反心理。這種逆反心理在戰爭的心理對抗中主要表現有三種形式。
1.真真變假
實而實之,使敵方反以為虛。如果說“負負得正”是數學計算中的一種公理,那麼真真變假則是人們的心理變化特征。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朝鮮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陸,就是用真真變假的心理特點取得成功的典型一例。美軍實際上確定在仁川登陸,而故意在宣傳中不加隱瞞透露登陸點可能在仁川,竭力給人們造成一種印象:做賊的口無真言,公開說在仁川登陸,實際登陸點決非在仁川。
2.虛虛變真
假則假之,反使敵方信以為真。諸葛亮曾用空城計智退司馬懿,就是運用虛虛變真的心理特點欺騙對方而取得成功的典型範例。
3.真假互變
它是由先前刺激引起的反應結果,對後來發生的事情產生遷移作用。虛晃一槍,以虛充實,敵開始以假當真,當其應付撲空,明白真相時,產生一種假的印象;當我再進行起初的行動時,敵於先前的反應結果就地遷移到後者的判斷,就可能以真當假,不加防範了。這種現象就是真假互變的心理製約現象。
拿捏住自己
我們很容易陷入生活的窠臼中,不知道如何去尋求人生的突破。與其埋怨人生的無奈和失意,不如重新審視我們平日的生活,去發現新的無窮的人生機會。如果你知道我們人生中的各種境遇都有著特別的意義,你就會轉變心態,從中發掘出新的價值,開創美好的未來。
輸了你贏了的世界又如何
在一個變化多端的世界裏,人們很容易陷入生活的窠臼中,想保持自己習慣的行為和已有的東西,以不變應萬變,不知道如何去尋求人生的突破,因此很容易固步自封,安於現狀。但事實上,人們越想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保持原有的東西,反而越陷入困境,失去新的成功機會。
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被別人所設計的幻影框住我們的認知和行為,讓我們跟著別人的想法去想去做。就像電視裏的廣告,以為它就是我們真實的生活,可以實現的未來。難道你真的以為喝某種品牌的酒就有男子漢的魅力嗎?真的以為塗某種品牌的化妝品會有女性的魅力嗎?這都是廣告高手為我們所設下的審視,讓我們跟隨他們的意思走。
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嚐試各種方法去改變別人的看法,而自己卻延用舊有的概念。譬如說你想讓自己的計劃書得到老板的讚同,相信你絕不會把計劃書的潛在缺陷告訴他,而是盡量強調計劃書的優點,把缺點略而不談。如果老板有疑慮,你會想盡各種辦法去消除他的問題,改變他的看法。然而我們很少會把上述對別人的審視用在自己身上,我們隻會拿過去的記憶,反複套用在自己切身的利益上。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意義、有方向,那麼我們就不能老是反複地套用那些單一的框框,而應該像說服老板那樣,盡量讓自己能從各種積極樂觀的角度來審視切身的問題。
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樣:“輸了你贏了的世界又如何?”有什麼命運是你不能改變的?有什麼遭遇是你不能避免的?你是命運的奴隸,還是它的主人?你是你自己的主宰,你可以掌握自己的思想,可以創造自己的人生。你如果想扭轉目前的狀況,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新審視它,那麼未來便會是你所希望的那樣了。
換個角度審視
我們過去的經驗經常控製著我們對周圍事物的認知,不同的經驗就有不同的認知。成功人生的秘訣,就是要不斷地記憶幫助自己前進的經驗,以謀個人及社會之福。
人生的任何遭遇,都具有多重意義,至於對你是哪一種,就看你打算從哪個角度去審視。要想成功,就要不論有任何遭遇,都能轉換成一個適合你幫助你的角度。
你回想一下,過去犯下的錯誤,你很可能會認為是一場噩夢而耿耿於懷,但是你也可以重新審視,從錯誤中學到寶貴的教訓,這個錯誤可能就是你未來成功所不可少的。你再想想看,從那個錯誤中所得到的教訓,是不是遠大於其他的許多事呢?
重新審視的基本功能,就是借著認知視角的改變,經由轉化內心痛苦或衝突以達成記憶的改變,進而使個人的消極心態轉化為積極進取的心態。如果我們轉換一下角度,或把事物賦予新的意義,我們就能成功地進行心態的轉變。
一件事物在一個方麵看可能是缺點,但轉變一下角度,把它轉移到另一方麵去看,可能就會是一種優點。在公司裏,有些人雖然常跟其他人唱反調,但換個角度想一想,他的意見能幫助我們找出工作中的疏漏之處,他就不再是討厭的而是不可缺少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