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基於對互聯網的精髓“免費”的深刻理解,在丁磊的帶領下,網易創造了初期輝煌,躋身三大門戶之列,並於2000年成功登陸納斯達克股市。然而好景不長,由於贏利模式的匱乏,互聯網產業很快就跌到了低穀,網易股價更是一瀉千裏。丁磊最苦的日子是2001年9月4日。這一天,網易終因誤報2000年收入,違反美國證券法而涉嫌財務欺詐,被納斯達克股市宣布從即時起暫停交易。隨後,網易又出現人事變動。
丁磊經曆了無數個不眠之夜,但苦難並沒有把他壓倒。因為他始終堅信一句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丁磊始終沒有放棄希望,因為對自己理念的堅持,使得一場幾乎成形的並購流產。2003年隨著寬帶的逐漸普及,互聯網的春天再一次來到。網易憑著自主研發的網絡遊戲《大話西遊》,同時在線達23萬人。網易的股價也在短信和遊戲的帶動下一路飄紅,最終達到了每股50美元的天價。丁磊自己也榮登中國富豪榜首之位。
活得精彩
美國人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頗令人沮喪,竟然有高達98%的人工作不快樂,而他們之所以繼續待在原來的位置,並非完全是受製於經濟因素,而是不知道自己還“想”做些什麼。即使他們“想”為自己活,卻找不到“著力點”。
美國心理專家歇爾女士經過觀察後認為,盡管很多人生涯發展的步調快速,卻愈來愈失落,因為這些人未找到正確的生活軌道,所以常常會感到焦躁不安。歇爾比喻道:“這就好像是在高速公路上往錯誤的方向加速前進,但又不見回轉道。”
歇爾同時發現,很多人都犯了相同錯誤:誤以為“能力”等於“快樂”。但是,一人“能”做的事,並不一定就是他“想”做的事。譬如說:一個“能”賺200萬年薪的人,他“想”做的也許隻是陪心愛的小女兒遊戲。
為了別人而活,使得多數人陷入進退維穀的境地,他們過著不快樂的生活,做著不合興趣的事。即使是他們當中不乏外表、看起來功成名就的人,也心中隱隱然老是有一種想“衝破現狀”的欲望。
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感受?縱使職位愈爬愈高,薪水也節節上漲,但這並不是你真正想過的日子;盡管人人羨慕你,但其實這些表象隻不過是生活無趣的“安慰品”罷了,你心裏想的很可能隻是散散步、種種花、飼養動物、看幾本好書、和好友把酒言歡這些再簡單不過的事情而已。
朋友們都說:“黃小姐是一個活得很精彩的人。”
目前,黃小姐自己經營一家小型的行銷顧問公司,同時也擔任業餘的舞蹈教練。此外,她熱愛騎馬、登山、遊泳等運動,即使工作再忙,每年她總會抽出8到10天的時間專程飛到紐約,想辦法用最廉價的方式去觀賞歌劇,或者上幾堂舞蹈課。
對於自己的生活方式,黃小姐非常樂在其中。幾年前,當黃小姐還在一家外商電腦公司工作的時候,看到很多的工作夥伴依循著一種傳統固定的模式——對於生活沒有太多的想法,仿佛很認命地隻想到繼續往上爬。當時她就意識到:不希望自己變成一個隻知道工作、硬邦邦的電腦人。
後來,她離開了那家公司,自行創業,卻聽到周圍很多反對的聲音:“女孩子創什麼業?你為什麼不幹脆去找一個男人嫁掉算了!”結果,黃小姐並沒有去嫁人,她告訴那些人:“我很想試試看!”因為,她想走自己的路。
其實,剛開始她連創業的資金都沒有,僅有的財產是一張辦公桌以及一台向朋友借錢分期付款買來的電腦。但是,她從來不擔心會餓肚子,心裏隻有一個簡單的念頭:“去做就對了!”
有一天,臨時需要一筆錢周轉,她把身上最後的8000元都墊下去了。結果,就在當天下午,她接到生平第一張客戶寄給她的支票,她說:“接到那筆酬勞時,我真的很興奮,那種感覺跟以前拿到公司付給你的薪水很不一樣!”
黃小姐說,她一直追求“既單純又豐富”的生活,她從沒想過要把事業做到多成功,規模要發展到多大,她隻是忠於自己的感覺,很專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一陣子,她發現自己不太開心,於是她就回頭去想,小時候做過什麼事讓自己快樂的。她猛然想起了念中學的時候曾經熬夜完成的一幅圖畫,讓她產生莫大的喜悅。她下了一個結論:“我想,這就是專注,唯有發自內心做事的時候,才能持續激發對人生的熱情。”
要找出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其實不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從你的興趣尋找線索。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在過去的經驗裏,有哪些嗜好曾經令你振奮?如果說,維持基本的物質需求無慮,你會把剩餘的時間、精力用在哪裏?你是不是花了太多的力氣去追逐身外之物,或者為了滿足別人,而把自己內心的真愛丟棄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