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拜訪客戶,她都像去看望老朋友一樣,帶去的是關愛、關注和關心,帶回來的是一份或者幾份保險合同。
以麗塔為基點,朱迪斯編織了一張龐大而無形的業務關係網。每個新客戶,在保單簽訂之後,又會成為她的義務宣傳員、推廣員。即使她待在家裏,也會有人主動打電話,請她為自己、家人做保險代理人。
朱迪斯沒有想到的是,她現在每個月的收入,比做總經理助理多出四倍;讓她更沒有想到的是,她不再擔心失業。能做保險業務的人,世界上就不存在他們不能做的工作。
朱迪斯從總經理助理被貶為底層的保險推銷員。誰也沒想到,以前拙嘴笨舌的她,經過半年的曆練,卻成為陽光、幽默、健談的人。這為她日後成為美國超一流演講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時,和對方翻臉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卻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隻能使雙方的關係更加僵化,從而使我們失去一個平台和平台背後蘊藏的機會。
權力、信息、資源、地位不對等,就無公平可言。作為弱勢群體的我們,與強勢集團談權利,談公平,無異於與虎謀皮。他們心目中隻有三大法——自己的看法、想法和說法,別的法均可忽略不計。他們對弱勢群體的態度隻有一個:有招想去,沒招死去。
沒有實力的憤怒是毫無意義的。隻有我們徹底翻身,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別人才會邀請我們一起喝咖啡,凡事不得不考慮我們的看法和感受。
翻臉,僅是置一時之氣;翻身,才是製一世之利。
8.讓計劃服從變化
古時候,有一個漁夫,是出海打魚的高手。他有兩個習慣,一是出海前到市場看看什麼海鮮價錢最高,就確定打撈什麼;第二個習慣就是一旦確定打撈什麼,嚴格執行自己的計劃,雷打不動,寧缺毋濫。
這年春天,市場上的墨魚供不應求,非常走俏,價格比往年貴一倍。於是漁夫便計劃這一次出海全部捕捉墨魚,發一筆大財。
他出海幾天後,撈了幾網,撈上來的都是螃蟹,而市場上的螃蟹價錢還不如墨魚的三分之一。不,一定要打撈墨魚,非墨魚不打,他暗自下決心。在海上生活幾天之後,由於生活物資用完不得不返航,他這次空手而歸。
回到岸上到市場上一看,漁夫差點氣暈過去。半個月前走俏的墨魚快堆滿市場每一個角落了,價錢還不到他出海前的四分之一。而螃蟹卻少之又少,因為物以稀為貴,其價格已經比他出海前的墨魚還高。漁夫想想自己扔回海裏的螃蟹,後悔不迭,直捶胸口。他又暗下決心,這一次出海,一定多帶生活物資,一定多到幾個地方下網。他不信這個邪,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還撈不著螃蟹!
這一次出海,漁夫隻注意海下有沒有螃蟹,然而他看到的卻都是墨魚。想想市場上那麼多墨魚,撈上來運回去,還不夠柴油錢。一定要捕捉到螃蟹,他一邊發誓一邊在海上漂蕩。真夠倒黴的,這次他遇到的除了墨魚還是墨魚。
漁夫本來還想在海上多漂幾天,多走幾個地方,但是生活物資又沒了,隻能返航。他又一次無功而返。他上岸到市場上轉了轉,發現螃蟹價錢也不是那麼高了,墨魚的價錢也不是那麼低了,不過都賣得不錯。於是他再一次調整打撈計劃,下一次出海,無論遇到螃蟹或者墨魚,全部捕撈。
第三次出海後,漁夫嚴格按照自己的計劃捕撈,可這一次螃蟹和墨魚他都沒見到,見到的全是馬鮫魚。結果可想而知,這一次出海他又是空手而歸。
漁夫沒有趕上第四次出海,他在自己的誓言中饑寒交迫地死去。
公元1世紀歐洲有句著名的格言:“不允許調整的計劃不是好計劃。”中國也有一句俗語叫做“計劃趕不上變化”,這兩句話盡管字麵意思不同,道理都是相同的:我們在做事前應該有一個目標,根據目標製定近的、遠的計劃逐步施行,但是,我們還要根據天、地、人、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修正和調整自己的計劃,合理、及時地決定自己放棄什麼,選擇什麼。
初入社會,迫切想改變自己生活質量的我們,是有夢想有激情的。我們為了盡快地實現自己的夢想,也會製定很多自己認為完美的、不可更改的計劃和行動。
最簡單的例子,如我們愛上一個女孩,當時決定不論發生什麼事情,遇到多大的阻礙,也要和她在一起,忠貞不貳,矢誌不渝,非她不娶。
兩個人真心相愛時,所說的話都是發自肺腑的。但是,地沒老天沒荒,海沒枯石沒爛,曾經相愛過的人卻形同陌路。當對方已成為別人的新娘時,我們還堅守當初的諾言,欲愛不能,欲棄不甘,結果隻能是給別人添亂給自己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