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3)(2 / 3)

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全的自由和自我,這個連上帝都做不到。萬能的上帝再仁慈再偉大,也無法滿足我們每個人的要求。

假如你是上帝,當三個年輕人同時愛上一個美麗的姑娘,都想娶這個姑娘為妻。作為上帝的你能同時滿足三個人的願望嗎?結果隻能是有一個人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成為這個姑娘的丈夫,另外兩個人選擇放棄,嚐試著成為別人的丈夫。

這是責任,愛一個人的責任,愛自己的責任。

其實我們還沒有意識到,責任是世界上醫治所有創傷的良藥。如果我們背負責任,就能控製自己的情緒、欲望和行動,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在舞台上不僅會失去自己,還將失去讓自己成為明星的機會。

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艾爾森,針對“隻有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才能有所作為”的話題展開調查研究。他走訪了世界100名在不同領域取得優異成績的人,結果出人意料的是,其中有61名執行業牛耳者說,他們現在從事的職業,並不是他們當初非常喜歡做的行業。讓他們取得輝煌成績、獲得名利的行業很多是他們當初不知道或者知之甚少的。

為什麼61%的傑出人士竟然在自己不感興趣、討厭、一無所知的行業裏做出讓人仰慕的成就呢?難道是被調查的這些人是全才?或者他們有著過人的天賦和超人的適應能力?還是他們善於改變善於接受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艾爾森博士又走訪了沒有接受調查的各界精英。出人意料的,這些人也一樣,他們現在從事的工作也不是父母期待的、自己理想中的職業。不過這一次博士加了一個為什麼,那些行業精英給出的答案居然驚人的相似。

那些人說,盡管自己做著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但是責任使他們在自己不喜歡的行業裏堅持下來,是責任使他們在自己不喜歡的崗位上取得了那些成績。

其中紐約證券公司的職業經理人耐克的經曆,讓博士找到了所有疑問的答案。

耐克的父親是美國著名的演講家、深受美國民眾尊重的暢銷書作家。耐克從小就非常喜歡文學和創作,並把父親當作自己的偶像,希望自己長大後也像父親那樣,通過自己的作品去改變別人的命運。

讓耐克沒有想到的是,高中畢業後,一所知名的財經大學錄取了他,學的是國際貿易。優秀的父親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讓耐克把優秀視為自己行為的準則,不論何時何地,他都要做優秀的人,包括在這個他不喜歡的大學裏學習他不喜歡的專業。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各科成績優秀,把文學創作當作業餘愛好。

由於他在學校各個方麵都非常優秀,畢業的時候,被學校作為唯一的保送生,保送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連想在經濟管理上有所作為的人都可望而不可即的MBA。後來,他又以震驚華爾街的論文,獲得了經濟管理專業的博士學位。

現在耐克已是美國證券業界知名人士了,他的言行直接影響著美國股市。現在年薪已經五千多萬美元的耐克在接受艾爾森采訪時,依然不無遺憾地說:“假如生活可以重來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放棄我的年薪和職位,像父親那樣接受別人贈送的鮮花和掌聲,我想那才是我想要的生活。這麼多年來,我一直為自己沒有成為作家、演講家而成為金融家、投資家遺憾!別看我在金融界可以呼風喚雨,但是我至今為止一點都不喜歡這樣的工作和社會角色。”

艾爾森博士為了讓耐克幫助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很直接地問道:“既然你被自己不喜歡的大學錄取去學習你不感興趣的專業,你為什麼不放棄重來呢?為什麼還能取得優異的成績,並被保送攻讀MBA學位?到後來你為什麼還能寫出震驚華爾街的博士論文?你為什麼在自己厭惡的行業裏成為年薪五千多萬美元的職業經理人?”

耐克聽到艾爾森的質問,聳聳肩,雙手一攤,似乎很無奈地說:“夢想歸夢想,現實歸現實。生活中的事情十有八九不受我們個人主宰。上帝把我放在那個位置,我能做的就是把那個位置上的工作做好。這是上帝的旨意,也是我真實的社會角色,我沒有任何借口不做到最好。我不喜歡是我個人的事,但我若扮演不好自己已經穿上行頭的角色,那就不僅僅是我個人的事了。我不能因為那是我不喜歡的角色就放棄、應付或湊合,必須盡心盡力,盡職盡責。那是對自己負責,對公司負責,對社會負責。如果這個社會上的人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想美國的年輕人都應該在NBA球場上或者棒球場上,而不是在公司裏,那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最後耐克語重心長地說:“責任,可以改變一切,也可以創造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