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洛克菲勒開始考慮如何把巨額財產捐給別人。起初人們並不接受,說那是肮髒的錢。可是通過他的努力,人們慢慢地相信了他的誠意。密歇根湖畔一家學校因資不抵債行將倒閉,他馬上捐出數百萬美元。此外,洛克菲勒還創辦了不少福利事業,幫助黑人。從這以後,人們開始以另一種眼光來看他。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為金錢迷失了方向,後半生千金散盡,才重返生命的正道。他一生至少賺進了10億美元,捐出的就有7.5億美元。他用一生的時間才找回曾經丟失的世界,那裏有用金錢買不到的平靜、快樂、健康和長壽,以及別人的尊敬和愛戴。做到這些,洛克菲勒就無憾了。
我們無須像洛克菲勒走一生的彎路去尋找生命的真諦,我們隻要不遠離生活中的真善美,不被金錢所奴役,那麼世界就一定屬於我們。不把財產看得過重,超越患得患失的貪婪心理,人生就會變得開闊許多。
適度享樂而不忘追求善行的人才是最賢明的。理想的人格絕不是那種閉眼不看世界、逃避塵世樂趣的禁欲主義者,而是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卻又能不越出一定限度的人。
寒不改葉綠,暖不爭花紅,富不行無義,貧不起貪心。欲望是人前進的動力。但是,欲望發展至貪婪成性,人就會在欲望中沉淪,迷失方向,走向絕境。而對於我們來說,要懷有一顆平常善良之心,淡泊名利,對他人寬容,對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保持一顆富足的心靈。
順境是你的敵人,請學會自我反省
如果你是一個有上進心、有遠大抱負的人,那麼無論是工作的高標準還是領導的嚴要求,或是形勢的緊迫性,對你而言都是一種鞭策。而鞭策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鞭策,才不斷推動你去學習和工作,去完成一個個看起來很難但經過努力終於能夠完成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你便得到了鍛煉,得到了升華,得到了超越,從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人一旦處處順利,就會沒有壓力、沒有鞭策,就會懈怠下來,就會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就會一事無成。
現實生活林林總總的事情證明,人越是在壓力大、處境難、事務多的情況下,越能幹出成績、成就事業。究其原因,鞭策使然。
有兩個人,各在一片荒漠上栽上了胡楊樹苗。樹苗成活後,其中一個人每隔三天就挑起水桶,到荒漠中來,一棵一棵地給他的那些樹苗澆水。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飛沙走石,那人都會雷打不動地挑來一桶一桶的水澆他的樹苗。有時剛剛下過雨,他也會來,給他的那些樹苗再澆一瓢。老人說,沙漠裏的水漏得快,別看這麼三天澆一次,樹根其實沒吸收到多少的水,都從厚厚的沙層中漏掉了。
而另一個人相比之下就悠閑得多了。樹苗剛栽下去的時候,他來澆過幾次水,等到那些樹苗成活後,他就來得很少了,即使是來了,也不過是到他栽的那片幼林中去看看,發現有被風吹倒的樹苗就順手扶一把,沒事的時候,他就在那片樹苗中背著手悠閑地走走。不澆一點兒水,也不培一把土。人們都說,這人栽下的那片樹,肯定成不了林。
過了兩年,兩片胡楊樹苗都長得有茶杯粗了,忽然有一夜,狂風從大漠深處卷著沙塵飛來,飛沙走石,閃電雷鳴,狂風撕卷著滂沱大雨肆虐了一夜。第二天風停的時候,人們到那兩片幼林裏一看,不禁十分驚訝,原來,辛勤澆水的那個人的樹幾乎全被暴風給刮倒了,有許多的樹,幾乎被暴風連根拔了出來,林子裏一派狼藉。摔折的樹枝,倒地的樹幹,被拔出的一蓬蓬黝黑的根須,慘不忍睹。而那個悠閑的不怎麼給樹澆水的人的林子,除了一些被風扯掉的樹葉和一些被折斷的樹枝,幾乎沒有一棵被風吹倒或者吹歪的。
大家都大惑不解,紛紛向這個悠閑的人請教說:“這老天有些太不公平了,那個人常給他的樹施肥澆水,可他的那片幼林一夜之間就徹底被風暴給毀了。而你把這些樹苗栽好栽活後,就對它們不理不睬了。昨夜那麼大的風暴,竟沒有吹倒吹歪你的一棵樹,難道這有什麼奧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