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善惡(1 / 2)

第二天,林霄早早換了一身衣裳,來到儒生死去街道旁的一家酒樓開了間房。

做完,林霄在儒生身上沒有搜到值錢的東西,在儒生房間裏麵也沒有。

林霄不知道儒生中間還接觸過多少人,以至於連標記都不知道該讓男聲標記誰。

如此,線索可說是斷了;也隻能用這種守株待兔的笨辦法了。

林霄不怕被人知道自己殺人的事實。

玄靈界乃是一處道法顯聖的世界,隻要林霄配合,有的是方法還原真相——先動手的是儒生,招招要命的也是儒生,一點餘地都不留,隻想著置林霄於死地的還是儒生。

再加上林霄的大家族後盾,連“過失殺人”的罪名都下不來,最多算個“防衛過當”,連監獄都不用走一遭。

若非對儒生的錢財還有些覬覦,加之配合捕頭調查所花費的時間太多,他現在甚至可以直接“投案自首”一波。

林霄回來的目的有兩個。

第一,試著找找儒生的同夥。

第二,甄別儒生的善惡。

如果儒生平日裏便為禍鄉鄰,十惡不赦,那自然最好。

如果他隻是做了點小惡——

那林霄也沒辦法,死都死了,誰叫他先動手,還招招要命的?難道自己還該忍著讓他砍不成?

沒控製好力道的確林霄有錯,但殺人者人恒殺之,用大了力道這樣的錯誤,大不了幫他照顧一下家中,更多的就是在扯淡了。

至於儒生再鄰居街坊處風評極佳的情況——

這種可能不是沒有,但一個真正良善的人,如何會拿著匕首一招一招往眉間,脖子,心髒處下手?肯定是還有內情,需要再深刻了解一番。

巡邏捕快已經將小巷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在街道上幾乎什麼都看不見,也隻有像林霄這樣,在酒樓二樓窗邊,居高臨下能夠看到其中境況。

大概看熱鬧真是人的天性,如此開口朝小巷的窗邊位置,如今卻是坐滿了人,居高臨下地品評著。

“老子早說過,就孫山那目中無人的樣子,遲早要得罪到不該得罪的人,看吧,這就慘死街頭了吧?”

發話的是一個與儒生年紀相若的中年,還有幾個中年人與他坐在一桌,搖頭晃腦,頗為自得的樣子。

孫山是儒生的名字,林霄在這裏做了小半個上午,多多少少也算聽了個大概。

這孫山也算附近的讀書人,家中父母雙亡,繼承家業之後也不管理,隻是一心向著仙途,原本的大好產業被敗得差不多後,還是一副我行我素的樣子,明麵上與人也就是點小摩擦,但暗地裏,記恨他不幫忙的人卻有不少。

這也難怪,手頭大好產業,閑置不用也不幫鄰居一手;人有求不得,生出怨望才正常,若能秉承著“幫忙情分,不幫本分”的思想,那就是有德之人。

這些並不是林霄想聽的東西,這樣一個“一心想仙途的死宅”身份,與殺人不眨眼的儒生可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

第一種可能,儒生平日裏偽裝出一副死宅姿態,暗地裏做著殺人劫貨的勾當。

第二種可能,儒生的死宅姿態,與殺人越貨都是其本性——專心求道,心無旁騖,冷漠看待人生死。

很巧的是,無論儒生是這兩種人之中的哪一種,都不會給林霄帶來絲毫心理壓力——尤其是先下殺手的人還是儒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