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多一個心眼,多一次機遇(2)(3 / 3)

總之,機會不等於成功,沒有機會或放棄機會則永遠不會成功。

多個心眼看機會與小人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唯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醜,不能亦醜。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驗,找到一個機會,正著手運作,或正操作一半,卻突然出現了人為的變故,使自己騎虎難下,甚至還要遭受慘重損失。

什麼樣的人是為小人?這個定義荀子早就下過結論了。他對小人的闡述,分別穿插在修身、不苟、榮辱、非相等篇章中。荀子給出小人的定義:“言無常信,行無常貞,唯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意思是說話沒有定準,做事沒有原則,隻要有利可圖,任何事情都可使其動搖而失去原則,像這樣的就可以叫做小人。

提到小人,必聯想到君子。君子、小人這一對冤家,千百年來生養不息,有君子,必然產生小人。二者都有生存繁衍的空間,無奈也好,痛恨也好,煩惱也好,實屬自然造化,這就是社會,這就是生活。

造成這樣局麵的原因可能有多種,但若是人為的,你就要多個心眼想想,是不是你的身邊多了個小人?

小人的表麵功夫十分了得,平日跟你有說有笑,甚至表現得很關心你,其實是在探你的虛實,套你的話,對你的行為舉止做處心積慮的搜集。他從你身上搜集的東西,就是日後依照自己的各種需要用於“分派”的籌碼,有時候是當作人情,有時候則可能是為了謀劃某項針對你的陰謀。小人的手段是很卑劣的,幹起壞事來是很隱蔽的,是讓人防不勝防的。當一種有利他的情況出現時,其真麵目便表露無遺了。別看他平常在你麵前總是笑嘻嘻的,一旦他突然倚傍另一勢力,那笑裏藏著的就是不見血的刀。

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就是提醒你一旦手中擁有一個好機會,那麼千萬別忘了提防身邊的小人。看過電視連續劇《鐵嘴銅牙紀曉嵐》了嗎?裏麵有一個眾人皆知的小人叫和珅,為了私利私欲,他不但在紀曉嵐麵前善於演戲,而且在乾隆麵前也演足了戲,真可算得上清朝第一戲子了。可是你注意到沒有?盡管和珅能把乾隆“騙”得團團轉,但在一個人麵前一耍小人計就被識破,這個人就是紀曉嵐。這就說明,一個人遇到小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防不住小人,甚至對小人不提防。

蜀國滅亡前,鄧艾之死堪稱最為慘烈。鄧艾絕命前說“天滅蜀也”,其實,不是天滅了蜀,是小人鍾會。

當時鄧艾率敢死將士翻越人跡罕至的崎嶇陰平,出奇製勝,兵臨成都,立下平蜀第一功。這令通過陰險手段騙取來主帥的鍾會坐臥不安,他擁有絕對主要的兵力,卻重挫銳於劍閣,相比之下,感到十分沒有麵子。這個當年曾經誣陷過大思想家嵇康,使之喋血刑場的惡人,此時妒火中燒,竟給鄧艾父子安上“謀反”的罪名,擅加誅殺。可是鍾會自己呢?他也沒有獲得好下場,不久就死於更厲害的小人司馬昭之手。

無論什麼社會,也無論什麼年代,隻要有人過得好,伴隨他身邊的就少不了小人的存在。如果你抓住了一次機會,小人也就隨之而來,那就更得提防了。當然我說的提防,僅僅是提防,提防的最好辦法就是躲,千萬別因為知道對方是小人,你就和他鬥。鬥什麼?一個小人,除非你能把他至於死地,你是鬥不過他的。

當年的屈原就知道張儀是小人,可是還是和他鬥,結果呢?投江了吧?嶽飛與秦檜也針鋒相對地鬥過,怎麼樣?冤死了吧?

你是幹什麼的?是幹事的,不是和小人理論長短的。小人是幹什麼的,是幹掉幹事的人的,所以,你和小人鬥,不管輸贏,你都輸了,因為你耗掉了不該耗的精力,不值得。那麼怎樣防小人呢?

我的意見就是先從自己防起。防止自己有機會就太張揚,甚至把小人當智囊,與其“共謀大事”,否則,你無形中就給對方提供了耍小心眼的土壤與條件。此外,頭腦要冷靜,不要和小人一般見識,以免因小失大。當然,這還要以你的洞察力作為前提,因為這種辦法是專用於對付小人的,正常的朋友關係可不能照葫蘆畫瓢。否則你防住了小人,朋友也都被你“防”沒了。

多個心眼看機會與信任

對別人信任需要有孤注一擲的精神——賭注是愛,是時間,是金錢,有時候甚至是生命。這種賭博並不一定常贏。但是,肯定比不肯相信別人的人差錯少。

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達仁道夫在《現代社會衝突》中說:“一個人做一件事情最好有意思,又重要,前者對於自己而言,後者則對大家而言。”這句話暗合了美國著名哲學家愛默生的另一句話:“你信任別人,別人才對你忠實;以偉人的風度善待他人,他人才會報以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