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人們都習慣於常規思維,慣於按照通常的語言習慣和行為方式行事。這樣,很多難事就根本無法辦成。但是,如果有人善用心眼,突然打破了常規,變通行事,獨出心裁地用超常的方式去辦事的話,那麼,他的話和行動便會引起人們的好奇心,促使人們懷著極大的興趣去關注他,那麼事情辦起來就可能順利多了。
事事動心,把事辦得滴水不漏
人生之中,誰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事,誰也都能或靠關係、或仗權力、或憑知識、或借機遇辦成些大事小事、公事私事。但要把事辦得滴水不漏、令人叫絕,那就非得有個靈活機智的心眼不可。
1.抓住問題的關鍵
天下事鮮有唾手可得、輕易辦成的。很多看似困難重重、十分棘手的事,隻是因為沒有抓住其中的關鍵而難以成事?隻要長個心眼抓住問題的關鍵,任何棘手的事都有辦成的可能。
比塞爾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顆明珠,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旅遊者來到這個小村莊。可是在英國探險家肯·萊文發現它之前,這裏還隻是一個封閉而落後的地方。這兒的人從來沒有走出過大漠,據說不是他們不願離開這塊貧瘠的土地,而是嚐試過很多次都沒有走出去,所以不抱任何能走出去的希望了。
肯·萊文當然不相信這種說法。他用手語向這兒的人問原因,結果每個人的回答都一樣:從這兒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都會轉回到出發的地方,為了證實這種說法,肯·萊文做了一次試驗,從比塞爾村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
比塞爾人為什麼走不出去呢?肯·萊文非常納悶。最後他隻得雇一個比塞爾人帶路,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使他們走不出大漠:他們借了半個月的水,牽了兩匹駱駝,肯·萊文收起指南針等現代設備,隻拄一根木棍跟在後麵。
十天過去了,他們走了大約八百英裏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塞爾。肯·萊文終於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鬥星。
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一個人如果憑著感覺往前走,他會走出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圈,最後的足跡十有八九會顯示出一把卷尺的形狀。比塞爾村處在浩瀚的沙漠中間,方圓上千公裏沒有任何參照物,若不認識北鬥星又沒有指南針,想走出沙漠,確實很難。
肯·萊文在離開比塞爾時,帶了一位叫阿古特爾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訴這位漢子,隻要白天休息,夜晚朝著北麵那顆星走,就一定能走出沙漠。阿古特爾照著去做,三天之後果然來到了大漠的邊緣。阿古特爾因此成為比塞爾村第一個走出沙漠的人,他的銅像被豎在小城的中央。
生活中,麵對很多看來似是而非不可能辦成的難事,我們該從何下手呢?這裏有兩個原則要注意把握:
(1)辦事要有正確的方法
以錯誤的方法辦事做得再好不僅沒有絲毫用處,反而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看到自己的球員來了一個漂亮的倒掛金鉤,卻幫對手把球踢進了自己的球門,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哭笑不得的場麵!
逆著方向走一百步,還不如順著方向走一步。因此,永遠別為自己錯誤的勞動惋惜不止,應該找到正確的方向,加緊前行。
因此,辦事前一定要三思你該往哪個方向走:人們的普遍心理是,有了沉沒成本就想投入更多,期望能挽回一些。但這隻會讓你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2)辦事要找出問題的關鍵
關鍵問題與問題的關鍵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都是指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麵。這些關鍵點製約著事情的發展,因為它們涉及事情的本質,善於觀察和領悟的人往往會抓住事情的一兩個點,控製著事情的進展,而目光短淺或粗心的人辦事抓不住要害,往往費了大半天工夫卻沒什麼效果。
這裏有一則故事:
有一天,動物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了出來,於是開會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是因為籠子的高度過低。於是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lO米加高到20米。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籠子外麵去了,所以他們決定將高度加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發現袋鼠全都跑了出來,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於是加班加點,將籠子加高到100米。
一隻長頸鹿和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很多人做事情並不知道找到事情的核心問題,做了很多無用功,這樣。易事也成了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