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882年由私人出版發行,標題是“從布萊頓到因弗內斯我們的馬車旅行”,1883年由斯克萊諾出版社出版公開發行,書名為《美國的四駕馬車在大不列顛》。

33、莎士比亞的《暴風雨》中斐迪南對米蘭達說的話。

34、菲普斯先生的聲明全文如下:

問:荷姆斯泰德發生罷工的時候,卡內基先生依然在蘇格蘭,一直沒有回到美國,有人說,他這是一種膽怯的懦夫行徑。

答:“當卡內基先生聽聞這裏出了麻煩之後,他立刻給我們發來了電報,聲言要乘頭班船回美國,但合夥人請求他不要出現,因為他們認為,為了公司的利益著想,他此刻最好不要在美國。他們知道,卡內基總是會向工人們妥協,不管工人們的要求是否合理。”

“我從來沒有聽到哪個與公司利益切身相關的人對卡內基先生的缺席抱有怨言。反而,所有股東為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處理公司事務而歡喜雀躍。”

35、《財富的福音》這本書裏麵選入了我在1889年1899年之間為雜誌寫的各類文章。他們分別發表在這些雜誌上:《青年之友》,《世紀雜誌》,《北美評論》,《論壇》,《當代時評》,《半月談評論》,《十九世紀》,《蘇格蘭領袖》。格萊斯頓想要我把北美評論上的文章發到英國發表,於是它由保羅·摩爾·布吉特出版社出版,並命名為《財富的福音》。

36、摩根先生以卡內基自己的價格買下了卡內基鋼鐵公司。為了獲得更高的價格,他們之間有幾次談話,希望能拖延時間。在1912年眾議院的一個委員會麵前,卡內基說:“我認為這樣才是公平的:這也是摩根的一個選擇,施瓦布下去進行組織,在這個問題上我不希望看到摩根以及一切與此有關聯的人,甚至他和我之間也不能有一個詞的傳達。我給出了我的備忘錄,摩根看了之後也認為十分公平。有人多次告訴過我,我應該多要100,000,000美元,而且,這並不會太難。但總之,對於卡內基強迫要得高價的說法,我希望能畫上句號。

37、捐給匹茲堡卡內基學院的禮物總計達到了28,000,000美元。

38、在1919年,基金的總額是29,250,000美元。

39、喬治·皮博迪:(1795-1869年),美國商人和慈善家,死於倫敦。他建立了許多博物館和圖書館,包括巴爾的摩的皮博迪學院和哈佛大學皮博迪博物館。

40、我認為,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唯一的方法就是在3~4個主要的文明國之間簽署一項協議(參加國家越多越好),各國立下誓言,合作對抗世界和平的破壞者。(安德魯·卡內基在海牙和平教堂為威廉·蘭德爾·克雷默的本身塑像揭幕時的講話,1913年8月29日。)

41、有一件事卡內基先生沒有提及,1910年,他向一個理事會捐款1000萬美元,用於“消除戰爭這個人類文明的最大汙點”。德高望重的伊萊休·魯特先生是這個理事會的主席。

42、德康斯坦:(1852-1924年),法國外交家、國會議員,1899年曾作為法國代表團成員出席海牙和平會議。

43、朱尼厄斯:(1769-1977年)建在倫敦一家報紙上發表一係列抨擊英內閣信件的不知名作者的筆名。

44、《民主的勝利》,或稱《50年的共和製運動》,倫敦1886年出版,紐約1888年出版。

45、卡內基先生在英國和愛爾蘭曾經獲得不下54個城市的榮譽市民稱號。隻是一個記錄--格萊斯頓先生排在第二,他獲得了17個。

46、這段話是這樣的:從費裏山上看丹佛姆林是多麼的美麗,他古老的高高聳起的教堂,使整個城市充滿著神聖,給低矮的房子增添了獨特的魅力和高貴的氣質!(摘自《美國的四駕馬車在大不列顛》第282頁)

47、《自傳》斯賓塞第一卷紐約1904年出版第424頁。

48、詹姆士·諾勒斯《19世紀》的創始人。

49、喬治·德威:(1837-1917年),美國海軍軍官,以他在美國與西班牙戰爭中取得的馬尼拉灣的勝利(1898年5月1日)而著稱。

50、羅斯福的政策:與公司財產以及緊密聯合話題相關的演講稿,信件和國情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