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付要適可而止
如果你學會識別想傷害你,並了解他的“把戲”包括使用的是什麼武器,其能量及技巧如何,這就好辦了。但也要注意,一個人說話的聲音過大,不愉快的麵部表情或是公開使用侮辱性的語言,這些常見的傷害手段,它們有時會使你誤入歧途,如果你“以暴易暴”將無濟於事。因此,反擊應該恰如其分。你不僅要恰當地選擇詞彙,而且用詞的程度也應講究。對一個技巧不高的進攻者,你就不必花費更多的精力,那樣既不道德又會顯得你心胸狹窄。可是,對付一個高明的老手,就要使出“絕招”,不可輕敵,免得對方感到你無能可笑。也就是說,反擊必須恰如其分,語言自衛應該“適可而止”。任何時候都不要去進行過分的回擊。
(3)要有紳士風度
雖然你去反擊別人的傷害,但一定要保持紳士風度。對於很多人來說,尤其對婦女的自衛是最棘手的事情,很多人發現,在家庭糾紛中,受害者往往是比女人更高更壯的男子。毫無疑問,傳統文化的巨大壓力使絕大多數婦女仍受到壓抑,但在現代,隨著社會的變化,“陰盛陽衰”也是事實。婦女有時候也會使用不當的語言向男人發泄不滿。我們一直受著這樣的傳統教誨:“好男不和女鬥。”特別是當你的對手比你弱小,你就不應去傷害他,兩陣對壘,須旗鼓相當。然而,語言傷害很難用男女性別和力量的強弱去衡量的。有時技巧性很高的傷害語言會出自婦女的嘴裏。不過,高明的男人總記住自衛是一種紳士藝術。語言自衛是一種和平的方式,應當能夠和平解決的時候,就不付諸武力。
放低說話的姿態
美國有位總統,在慶祝自己連任時開放白宮,與一百多小朋友親切“會談”。
十歲的約翰問總統,小時候哪一門功課最糟糕,是不是也挨老師的批評。總統告訴他:“我的品德課不怎麼好,因為我特別愛講話,常常幹擾別人學習。老師當然要經常批評的。”
他的回答,使現場氣氛非常活躍。
後來有一位叫瑪麗的女孩,她來自芝加哥的一個貧民區。她對總統說,她每天上學都很害怕,因為她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害怕路上遇到壞人。
此時,總統收起笑容,嚴肅沉重地說:“我知道現在小朋友過的日子不是特別如意,因為有關毒品、槍支和綁架的問題政府處理的不理想——我願意你好好學習,將來有機會參與到國家的正義事業之中。也隻有我們聯合起來和壞人作鬥爭,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
這位總統的話緊緊抓住了小朋友的心,使小朋友的心裏麵認為總統和他們自己是好朋友的。即使場外的大人們看到這樣的對話場麵,也會感到總統是一個親切的人。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位總統展現的不僅是親和的說話和動作,更是人際關係中“同理心”的特質。他利用這種特質,透露給兒童他的過去和他們一樣,也常被老師批評,但隻要經過自己的努力,也會成長為有用的人。總統在認同小朋友對社會治安擔心時,還鼓勵小朋友參與正義事業,那樣,正義者的力量會更大。
這樣的談話使小朋友發現,總統是和他們生活在一個國家裏、站在一個立場想問題。
在這段談話中,還體現出另外一個有趣的心理現象。
總統在說話時坦陳自己“小時候品德不好,常挨老師批評”,其目的不僅是拉近距離,便於溝通,同時也塑造了一種在美學上稱之為“缺陷美”的形象。
心理學家指出,一個接近完美的人如果敢於承認自己人性瑕疵,他的言行將比神聖而不可高攀的人更討人喜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一個過於高大的完善的人物容易在人的內心產生一種壓迫感,有時也會令人有一點點自卑心理。而說話者通過坦誠自己的某個小缺點或過去的某個缺點時,無形中緩解了聽話者壓迫感的程度。
同時,當大人物與普通人談話時,主動表示親和或者采用適當的低姿態會滿足普通人的自尊心理需求,當然是非常受歡迎的。
上述故事中的總統對談話對象心理的研究以及他所采取的低姿態,很值得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學習。
少說“忌諱的話”
一位老翁百歲生日,親戚、朋友都前來祝壽。酒席上,有人祝老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有人祝老人“福星高照,壽誕生輝”;有人視老人“體健身強,歡度晚年”,老翁聽了樂得眉開眼笑。
然而,有一個遠房外孫獻上的一句賀詞,險些將老翁氣死。這位年輕人的賀詞是:“祝老人家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