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別人實際上已經被我們說服了,但是在他的身後卻存在龐大的力量,這個人拉住他的手,那個人扯住他的腳,因此,我們麵對著的就不隻是一個人,而是很多人,這時候,我們也應該增加我們的力量,介紹好的書給他看,請他去看一部很好的電影,也可以找幾個見解和我們相同,口才比我們更好的人,和他做朋友,和他多談談各種問題。這樣,雙方在想法上,可能展開了拉鋸戰,就像一場“拔河比賽”。可是,正確的意見,總是會勝利的,除非你不再努力,不再堅持。
這樣做,對你自己也不是沒有好處的,可以使你本來正確的認識,更細致更豐富,可以使你對你本來看得清楚的問題,看得更深刻更透徹,當然也就同時鍛煉了你的眼光,你的腦子和你的口才,增強了你說服別人的能力。
(3)認識各種人的性格特征
俗話說:“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一樣米養百種人”。
現實中,每人有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境遇。
每人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他們的接受能力也相對地各不相同,如果不了解這些差別,是會影響說服效果的。如果你自以為能說會道,而不去了解這種差別,其結果必然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實際上,話是說給別人聽的,除非是自言自語。
把一杯水放在桌上,還是放在椅子上、木箱上、草地上,是要用不同的放法的。同樣地,把我們的話,放在這個人的心上,還是那個人的心上,放在一人的心上,還是萬人的心上,也是要用不同的說法的。不了解別人的人,說起話來,自己聽來非常好,非常有理、熱情,可是別人的心是什麼樣子,卻毫無認識,毫無概念。這就像一杯水隨便往前一放,沒有看清楚放在什麼地方。立刻,這杯子歪了、倒了、碎了……很多人就這樣,話是說了,可是,別人的心,究竟是硬的、軟的、大的、小的、平的、斜的,事先一點沒有想到。到說出之後,出了事故,惹起麻煩,引起口角,造成誤會,自己還莫名其妙,反而覺得別人糊塗、頑固、怪僻、多疑。
下麵談一談各種人的動態,你應如何去應付?
有的人頭腦很冷靜,他聽你說話的時候,很冷靜,他一麵聽,一麵在靜靜地思索、分析,要求你說話有根據,客觀,有條理,不立刻就相信你的話,但同時卻把你的話句句聽進心裏,拿來慢慢地研究、分析、咀嚼。
有的人不習慣作複雜的或長時間的思考,他不能夠同時把握太多的資料,他不能夠或不喜歡跟你一起去逐字地推理,他急於想知道你確定不移的結論。
有的人幻想太多,在聽你說話的時候,常常中途發展自己的想象,甚至會把他自己的想象,加進你的話裏,當作是你說的。
有的人的情緒很容易激動,常常沒有聽完你的下文,就生起氣來,或傷起心來,或泄起氣來,而把你下麵的話聽漏了,聽錯了,聽亂了……
有的人,在聽你說話以前,心裏就已經有了“底色”,那麼你的話,一放到他心上,就失掉了原來的樣子。
有的人,他的心地非常狹小,隻能容納某一類的事物,或與這一類事物有關的事物。
有的人,有許多禁忌,生怕你向他提到某事,或是提到某人,或是生怕聽某一類的字眼。
有的人,閱曆太深,一腦子人情世故,他聽你說話的時候,“不走前門走後門”,不大重視你說話的內容,總喜歡到你“字裏行間”去搜索、尋找你的“言外之音”,揣測你的話有什麼用意、影射什麼、暗示什麼。
(4)為別人著想
社會上,總有這麼一種人,對他的朋友犯錯誤,感到非常的痛心。由於他們經常在一起,平時他也經常說服朋友,然而他的朋友卻不采納他的“忠言”,以致“身敗名裂”。當有人詢問時,他會慨歎地說:“我早已不知跟他說過幾千遍了,他就是不聽,我又有什麼辦法!”
當然,一個人的失敗,不應該由他人來負責。但這位人士說了“幾千遍”的“忠言”,很可能是一種“單調的重複”,沒有什麼說服力。因此,當我們跟別人談了一次之後,必須把自己說過的話再重新回憶一次,檢查一次,看在什麼地方沒有表達清楚,什麼地方強調得不夠,理由還不大充分。更重要的,是要把對方的話,拿出來細細地咀嚼,把對方許多不以為然的地方,拿回來細細的推敲。要不斷虛心地反問自己:“這一點我不是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麼,為什麼他還不明白呢”,“為什麼他總是堅持己見呢”?
最初,常會覺得對方“無理可喻”、“莫名其妙”,“不可思議”……甚至因此慨歎、生氣、搖頭……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冷靜的思考,仔細的分析,反複的研究和探索,會幫我們很大忙的。
漸漸地,在苦惱和困惑中,找到了一條出路,發現我們的某一句話引起了對方的誤會;或者,知道對方對我們的動機有所懷疑;或者,對方提出的問題,都不是主要的理由,因此,他們所說的理由,都是很容易駁倒的。但是,就在這些很容易駁倒的理由的後麵,還隱藏著一個或幾個最充分最重要的理由。這個理由,他不肯說出來,或是不敢說出來。一個人常常不肯說出他的真正的理由,因為他還不信任我們。也許他不相信我們對他的真正的關心,和十足的誠意,不相信我們有替他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不相信我們能夠全心全意地為他著想,不相信我們能夠替他保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