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多故意用艱澀難懂的話,使對方如墜雲裏霧中。不知底細的人,往往就認為這個人是個博學之士。事實上並不盡然。那些把書本上寫的事囫圇吞棗之後,照葫蘆畫瓢說給人聽,當然使聽者百般費解。人們隻有把艱澀難懂的事,用簡單的話,說得通俗易懂才能算得上真有學問。這當然要花費相當腦力,也要有所理解和領悟,這可不是朝夕之功。
如果討論的對手,在聽話時候的理解力與你相差太大,你須多花點心思,下一番工夫把說的話讓他聽懂才好。當雙方的智力,不分伯仲的時候,更要多動心思。聰明人往往找高手較量,這樣,你的能力會有長足的進步。因為專找智力高你一等的人,跟他大事議論,就會大有所獲。所以,你必須找些高手,經常跟他們比鬥一番。但要記住目的是要長點見識,不必一下子想製服對手,更不是以“攻擊”為能事。這一點要注意。
用心說話,就是說話時必須動腦筋,否則,無法把言語用得巧,用得妙。有的人腦筋轉得快,在節骨眼上,大腦迅速做出反應,能夠妙語連珠,而那些不用心的人,或自以為拙於言談而自覺緘默為妙的人,腦筋會變得相當遲鈍。你如能隨時因對象的變動,而機敏應答或行動,做些出人意料的反應,別人多會認為你聰敏果斷,超人一等。
有人認為,有這種頭腦的人,腦筋奇佳。其實不然。頭腦轉變快,跟頭腦之好,事實上沒有任何關係。有些人應對之妙,出語之快,別人以為他腦筋之佳,無人出其右。事實上,對這些人出個稍難的問題,他們頓時傻了眼,發了呆,語之語塞。這說明任何人的頭腦都有明敏鋒利的一麵,也有應變無方的一麵。
俗話說,熟能生巧,人的頭腦構造人人相同,隻不過開發的強度大不相同,產生了千差萬別罷了。人的才能的差異不是來自頭腦機能的差異,而是來自實踐的差別,來自頭腦開發強度的差異。例如,人的頭腦有知覺的作用,知覺之後就產生記憶,記憶又經聯想之後,產生定向與選擇,然後再變為行動的意誌,等等。人們的這種知覺、記憶、聯想、定向、選擇行動和意誌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但由於開發不同,效果也不同。
這是由於大腦開發的作用,把上述的知覺、記憶等的種類分別強化了的緣故。通常,人看到一個蘋果,就有形狀、色澤、大小、重量、位置、數目和名稱之類的知覺。這些知覺,如果同時對不同人的頭腦加以測試,那些從事園林職業的人對蘋果的知覺更為敏感。同樣,我們常有下麵的經驗:見過一次麵的人,雖然記得他的麵貌,卻忘了他的姓名,以及在何處,為何事見過他。再不就是雖然記了這個人的姓名,但忘了他的麵貌,人物的姓名符號與麵貌特征對不上號。這就是形狀、言語、事物、方位、時間的知覺和記憶的機能各自為政的最好證明。可是,對形狀有所知覺的人,如果特別發達,對它的認識和記憶就格外強烈,雖然曆時甚久,也無法忘記它的形狀。畫家就是這樣。畫家對形狀的知覺格外優異,專心致誌於形狀的表現。但畫家內部也有區別,同樣是畫家,由於對形、色、大小、重量有所知覺的頭腦機能的分化,有強弱不同的差別,所以,有些人就擅長漫畫,有些人擅長工筆,有些人擅長寫意,有些人擅長水彩,有些人擅長水墨畫等等。
例如,人的頭腦的機能不分化,隻集中於某一處,這種才能的差異就無法產生。這些道理對於口才應變也是適用的。人的頭腦差異隻不過是隨大腦開發的種類,所選的工作不同而造成的差異而已。所以,不同職業、不同工作的人頭腦各有某個部分特別發達,由此衍生各自的性格、才能、思想。當然,一般來說,大家對自己頭腦的機能,或使之空轉不停,或使用過度,或任其荒廢而生鏽、遲鈍的現象。不少人因而自怨自歎,自以為是不成器的料子而自暴自棄。其實,任何人頭腦都有最強的部分,你隻是未曾發掘而已。
和陌生人溝通的技巧
初次與陌生人交談,由於雙方素不相識,沒有相互了解的基礎,如果不注意講話的基本要求,雙方就很難溝通。
溫和友善與彬彬有禮是與陌生人交談的前提。隻要以禮貌友善的態度進行交談,雙方就會很快地進行交流。
如果去拜訪一位陌生人,你首先應當對他有所了解。向你們雙方都認識的朋友,探聽對方的一些情況。
陌生人之間的交談雖然目的、場合不盡相同,但基本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說話中要適當考慮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