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說話方與圓,八麵路路通(6)(3 / 3)

從行為上講,人的智慧雖然應圓融無礙,但在具體的作為上卻不能模棱兩可。也就是說,做人必須遵守一定的法度和規則,以便立足於社會之中。這就是“行欲方”的含義。

從靈活與原則的角度講,圓為靈活性,隨機應變,具體事情具體分析;方為原則性,堅守一定之規,以不變應萬變。

乾隆帝晚年,和坤位高權重,幾乎一手遮天,大小官吏趨炎附勢,奔走門下。紀曉嵐卻始終保持清廉正直的品格,堅決不與他們同流合汙。

一次,和坤新造了一座府邸,並在花園中建了一座涼亭,建涼亭當然要題匾,和坤便求紀曉嵐為之題寫。紀曉嵐雖不願輕易得罪和坤,但又看不慣其所作所為,便想暗中嘲弄他一下。

紀曉嵐謙和地接待了和珅,鄭重其事地為和珅題寫了兩個大字:“竹苞”。這“竹苞”二字本是《詩經·小雅》巾的詞語,其原句是“如竹苞矣,如鬆茂矣”,所以人們常以“竹苞鬆茂”代表華屋落成,預示家族興旺:之意。和珅見紀曉嵐隻寫“竹苞”二個,以為文簡意豐,別有韻味,便製成金匾,端端正正的掛在亭上,還時常向別人炫耀。

一天,乾隆來到和府遊玩。到了花園,乾隆看見亭上的匾額,便問和坤是何人所書。和珅告知後,乾隆說道:“是啊,也隻有紀曉嵐才能寫出這種詞兒來……”說完之後,哈哈大笑,和珅見皇上笑得弦外有音,不解其意。同時陪乾隆遊玩的還有大臣劉墉,他見把和坤笑得一臉茫然,就對和坤笑道:“依鄙人之見,這個紀曉嵐在和你開玩笑!”

和珅更加不解。劉墉笑道:“你把‘竹苞’二字拆開來看,豈不是‘個個草包’嗎?”和王申這才恍然大悟,心中又羞又惱。

當對手非常強大時,當自己處於不利的地位時,不防轉換一下思維與行動。

一位身著便服的偵察員走進列車上的廁所。冷不丁.一個妙齡豔裝的女郎一閃身也跟著擠進廁所,反手將門鎖上:“先生,把你的手表和錢包給我。否則,我就喊你侮辱我!”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場麵,偵察員清楚地知道,廁所裏沒有其他人,辯解是毫無意義的;稍有遲疑,女郎就會反咬一口,立即使自己身敗名裂。陷入網境中的偵察員急中生智,張著嘴巴不停地“啊,啊”,一個十足的啞巴,表示不懂女郎說的是什麼。

女郎趕緊打手勢,偵察員仍然窘急地“啊啊”著,見此情景,女郎失望了,真倒黴,怎麼碰上個啞巴!她轉身正想離去,這時,偵察員一把抓住女郎,拿出鋼筆,打著手勢請她將剛才說的話寫在手上。女郎欣然接受,接過鋼筆就在偵察員的手上寫道:“把你的手表和錢給我。不給,我就喊你侮辱我!”偵察員立即翻轉手掌,抓住女郎說:“我是便衣警察,你犯了搶劫罪,這就是鐵的證據!”女郎目瞪口呆,乖乖被擒。這位便衣警察就是靠勇敢和機智戰勝了犯罪分子。

可見,遇到緊急情況,應盡量以新內容、新話題把它引開,千萬不能拘泥一頭,執著不放。否則僵持下去,隻能導致更為難堪的局麵。相反,具體問題具體對待,融方圓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為一體,事情就好辦多了。

做個老實人

物有優劣,人有高低。高明者辦事,皆有憂患意識。所以,聰明的老實人,對得罪人的事,能拖則拖,能躲則躲,即使被迫趟人渾水,也要步步為營,處處設防,謹言慎行,以求自保。

南北朝時,平西將軍崔慧景作亂,率兵圍攻建康。崔慧景久聞處士何點大名,早就想與他交往,以壯己之聲譽,而何點從來不肯稍加應酬。及崔慧景兵圍建康,派人把何點硬請到軍中。何點自知崔慧景必敗,懼怕受其牽累,見到崔慧景之後,終日所談,不過禮義而已,未嚐有一句話說到軍事。不久,崔慧景兵敗,何點被俘。東昏侯打算殺死何點,蕭暢為其開脫,說:“何點與崔慧景所談,隻是禮義二字。況且何點與其談禮義,使賊兵無暇思考戰局,若非如此,建康城早已陷落。由此看來,應當給何點加封!”東昏侯聞蕭暢之言,於是赦免了何點。

何點自知崔慧景必敗無疑,無奈已身陷泥沼,勢必要步步為營,以求自保。於是立場堅定,既不得罪崔慧景,又不談正題,日後申辯也有了證據。果然禍臨之時蕭暢為其開脫,得以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