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真正有效的道歉,應該注意以下五點:
(1)用清楚和正確的文字,而非煽動性的文字。通常,被侵犯者所要的,無非是你承認錯誤,並且表達以後不會再發生。因此,過多情緒性的字眼,並沒有幫助。
(2)別為錯誤的對象道歉。很多人喜歡針對可以被原諒的事情道歉。但是如果他們道歉的重點,和被侵犯者感覺的真正錯誤,並沒有關連,那麼道歉動作並沒有解決問題。這種做法顯示,犯錯者仍然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更糟的是,犯錯者心存僥幸,扭曲狀況,反而會進一步激怒對方。
(3)思考道歉的角度。道歉可以用角色對角色,或個人對個人的方式進行,看哪種狀況比較容易。舉例來說,公司裏兩位主管在語言上起了衝突,其中一方,可以站在職位角色的立場,向對方表達:“我們都在一家好的公司工作,我應該要更了解我們之間的差異。我很抱歉先前講話很粗魯。”這麼一來,對立氣氛就會比較緩和。
有時候,個人對個人的道歉比較管用。例如,“我不同意你對這件事的立場,但是我很希望未來仍然能和你共事,因此很抱歉我剛才說話語氣太過火。”總之,要選擇你覺得比較容易的方式進行。
(4)不要“表達”遺憾,而是真正地溝通你的遺憾,讓對方接收到你的訊息。把重點從你身上轉到對方身上,以及道歉的三個要素上,也就是承認錯誤、感覺遺憾,和負起責任,這樣會讓對方較能接受道歉。
(5)“我要道歉”不僅僅是一句“對不起”。有些人以為,隻要告訴對方“對不起”,就是一個道歉,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太多時候我們看到一些官式的、模糊的道歉語句,但是卻感受不到道歉的誠意。道歉的重點在於:發出清楚、盲接、誠懇的道歉訊息。
因此,一個深知社交之道的人,在當今時代,更要掌握道歉的非常之道。
借別人的口說話
借別人的口,說自己的話,是找尋借口時重要的技巧。難堪的事經由“我聽人說”一打扮,就變得不再尷尬;有風險的話,通過別人傳過去,便有了進退的餘地;不想或:不便直接麵對的人,也可經第三者從中周旋,穿針引線,化解矛盾。
現將此類借口的方法列舉如下:
(1)找個“媒婆”傳信息
從前社會上有一種人,叫“媒婆”,做的是介紹男女相識、牽線搭橋的事情。那時候男女授受不親,結婚前不能戀愛、見麵、約會,有什麼要求願望全靠媒婆來傳遞,可以想見如果沒有一副伶牙俐齒,不會察言觀色,沒有一套過硬的交際本事,恐怕是難以勝任這項工作的。
如果你在求人時,能夠找到這樣一位人才,讓他盡其所能,從中撮合,傳遞信息,論理說情,是再好不過。
(2)拉出“婆婆”來墊背
孫犁在《荷花澱》中描寫幾位婦女:“女人們到底有些藕斷絲連。過了兩天,四個青年婦女聚在水生家裏來,大家商量。‘聽說他們還在這裏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一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這幾個青年婦女的丈夫都參軍走了,她們的共同心理是很想念自己的丈夫,都很想去駐地探望一下。但是,由於害羞,不好當著眾人直接說出來,就各找了一個借口來表達本意,仿佛到駐地去的理由是很充分的,非去不可。這就委婉地說出了自己的意願。
這種假借他人之口的表達方式,常常是從側麵切人,暗中點明自己要說的最主要的意思。
(3)借個“幌子”唬一唬
某人是推銷百葉窗簾的,他知道某公司的經理與某局長是老相識,便打聽到經理的住處,提一袋水果前往拜訪,彼此寒暄後,他說出了幾句這樣的話:
“這次能找到您府上,是得到了王局長的介紹,他還請我替他向您問好……”
“說實在的,第一次見麵就使我十分高興……聽王局長說,你們的公司沒有裝百葉窗簾……”
第二天,百葉窗簾的生意便成交了。此人高明之處就是有意撇開自己,用“得到了王局長的介紹”這種借人口中言,傳我心腹事,借他人之力的迂回之法,令對方很快地接受。
(4)讓對方主動說出口
尷尬,有時是相對的,而不是相互的。同一句話,己方難以出口,由對方先開口,說出來卻可以自然而然。這時誘導對方先開口無疑是上上之策。
王某準備借助於好友趙某的路子做筆生意,可就在他將一筆巨款交給趙某的第二天,趙某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兩難境地;若開口追款,太刺激趙某的未亡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麵又難以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