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三運在一旁溜須拍馬道:“何市長鑒賞奇石的水平比專家還專業呢。”
何勝利興致高昂,繼續對奇石評頭論足,說得是頭頭是道:中國是東方文化發源地和典型代表,也是東方賞石文化的發祥地,幾千年來形成了獨特而源遠流長的奇石文化,自古以來,各種奇石引起了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甚至普通百姓的極大興趣。在自然奇石的鑒賞及收藏文化方麵,中國曆史上有文字記載的,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其實,遠在此前的商、周時代,作為賞石文化的先導和前奏賞玉活動就已十分普及。據史料載:周武王伐封時曾“得舊寶石萬四千,佩玉億有萬八”。而《山海經》和《軒轅黃帝傳》還記載:黃帝乃我國之“首用玉者”。由於玉產量太少而十分珍貴,故以“美石”代之,自在情理之中。因此,中國賞石文化最初實為賞玉文化的衍生與發展。《說文》雲:“玉,石之美者”,這就把玉也歸為石之一類了。於是奇石後來也常躋身寶玉之列而成了頗具地方特色的上貢物品。對於奇石文化的確切文字記載,還包括戰國時代的《尚書》中有一篇《禹貢》,專門記述各區域山川分布、交通、物產狀況以及貢賦等級。這說明先秦時代統治者對“怪石”就已產生濃厚興趣,並有了一定數量的需求。時代在不斷地發展,科技在不斷地進步,人們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可以仿造出各種奇異的園林、居室的裝飾材料,現代製造的精美家具、家電等充斥在人們的居室內,但這並不影響奇石與園林、居室的悠久情緣,也不影響人們對自然、生態的追求,越是在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群中,人們似乎越渴望綠色生態植物;越是在高科技製造出的裝飾材料麵前,人們似乎越是奢求天然的奇石,而唯有天然形成的奇石,才能給生活在浮躁、吵鬧的社會裏的人們心靈上一些安慰。
由於有奇石這一共同愛好,錢三運和何勝利找到了共同語言,兩人交談很順暢。江曼雁見二人談興正濃,也很高興,並巧妙地將話題引到食品公司拍賣這一主題上。何勝利聽了江曼雁的情況介紹後,沒有直接表態,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我知道了。
三天之後,錢三運接到幹姐姐江曼雁打來的電話,說市政府調查組最終確認,食品公司拍賣程序雖然有些小瑕疵,但基本上符合法定程序,拍賣結果維持現狀。錢三運興奮得一蹦三尺高,如果江曼雁此刻在他的麵前,他激動之下說不定會將這個給予他巨大幫助的幹姐姐抱起來,在空中劃出一個美麗的弧度。
錢三運知道,此次食品公司拍賣塵埃落定,何勝利是幫了大忙的。隻是錢三運並不知道,何勝利肯幫大忙,是那幾塊奇石起了作用,還是江曼雁在幕後起了決定性作用,或者兩者兼有。但不管怎樣,好事多磨,江州市食品公司現在是他錢三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