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個性都是圓的
像紅旗下的蛋
這首歌曲的題目本身就充滿了複義。“紅旗下的蛋”中的“下”字,如果作為名詞“紅旗”後麵的方位詞的,是在修飾“蛋”;如果將“下”字作為一個動詞,“紅旗下的蛋”即為一個完整的句子。兩種理解都非常有意味。這首歌詞中大量運用現代詩歌的表現手法,例如反諷、複義、矛盾悖論,製造文學張力。
搖滾歌詞的力量在其他搖滾歌手的聲音中,也體現出它們特殊的意義。張楚的歌詞作品更接近詩,它不太適合配旋律,不屬於朗朗上口,比較喧囂的一類,更多地顯示出一種溫和的私人化的傾訴,帶有明顯的敘事色彩,比如這首《姐姐》:
這個冬天雪還不下
站在路上眼睛不眨
我的心跳還很溫柔
你該表揚我說今天很聽話
我的衣服有些大了
你說我看起來挺嘎
我知道我站在人群裏挺傻
哦!姐姐!我想回家
牽著我的手我有些困了
哦!姐姐!帶我回家
牽著我的手你不用害怕
張楚的歌詞具有不可模仿,還在於它的歌詞文本的敘事獨特性。在歌中張楚講了一個淒而不美的故事,它敘述了一個人成長的痛苦過程。“姐姐”是一個富有意味的文化的意象。在中國歌詞傳統中,人們習慣用“媽媽”或“母親”做頌歌源泉,而用“妹妹”作為情歌對象。張楚的歌中,姐姐是一個極其含混的形象,既有母親帶來的安寧和安全,又有妹妹和情人遭受的苦難和淩辱。這個姐姐,既不偉大,又不強悍,甚至內心還有“害怕”,然而,姐姐卻是可以將孤獨者帶回家的人,對一個習慣於被承載了多種文化含義的“母親”的“孩子”來說,對“姐姐”的呼喚,正蘊藏了一種強烈的文化解構。
《夢回唐朝》是唐朝樂隊的成名歌曲。歌詞中古典意象的繁豐、精美和昔日唐朝盛世的輝煌一脈相承,而與歌中唱出的失落和滄桑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這首歌用失落的懷念唱出了最現實的憂傷。
菊花古劍和酒被咖啡泡入喧囂的亭院。
異族在日壇膜拜古人的月亮開元盛事令人神往。
搖滾歌詞的表現範圍極其廣泛,既有像《夢回唐朝》這樣深沉的曆史懷念,有張楚個人化的命運關懷,也有對現實的反思和迷茫。更多的是沿著崔健的批判現實的路向,繼續往下走。像黑豹樂隊竇唯作詞、李彤作曲的《無地自容》,在歌詞中,將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閡、猜忌、虛偽表現得非常深刻。對現實世界黑暗麵的反抗,也是搖滾歌曲的一大主題,像何勇的《垃圾場》、《鍾鼓樓》,左小詛的《左小詛在地安門》等等。
歌詞是搖滾樂的靈魂,搖滾樂伴隨著語言與詩歌而生,也在歌詞語言中展示它的力量和意義。搖滾在中國歌曲中是一座異峰,它為歌詞的詩歌緯度和歌曲的功能緯度都打開了新的空間。
城市民謠是歌曲的一種新體式。城市民謠有兩個重要源頭,一是中國大陸80年代興起的搖滾,二是80年代台灣傳來的校園歌曲。城市民謠用輕柔的搖滾形式歌唱現代人的生活。有點類似西方的“柔性搖滾”(soft rock)。
城市民謠的歌眾最初主要以大學和中學學生為主,但現在成為大眾流行歌曲的主流。主要原因在於:第一,它的主題逐漸泛化,由歌唱純真的年代到愛情到現代人內心的苦悶,以及對生活的不滿等情緒,這些都會引起成人的共鳴。第二,歌曲不同於別的藝術,它總帶給人們懷舊意識,每個成人都經曆過青少年時期,所以城市民謠也會受他們青睞。它使成人世界“年輕化”。第三,對更為年輕的接受者來說,城市民謠也是他們對未來世界想象的一種方式,所以它又拉動了另一層歌眾,讓他們“成熟化”。這種本來以青少年為接受主體的體式,就成了最強有力的大眾性的歌曲體式。而原來的硬性搖滾,流行歌曲也逐漸加入,變得“民謠化”。
城市民謠的體式隨著它的發展,從主題和風格上都有變化,以下分期論之:
1.校園歌曲期
由羅大佑作詞作曲的《童年》,在80年代初流傳到中國大陸時,它呼喚的歌眾絕不僅僅是少年兒童。童年是一種回憶,更是一種夢想。對過去的曆史來說,“逝去”不僅是時間意義的,還是文化意義的。物質豐富的文明社會正在讓心靈遠離自然,所以唱起這首歌,使人們有著重返純淨、天真的童年的願望。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秋千上隻有蝴蝶還停在上麵,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拚命吱吱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
2.校園民謠期
大陸的歌作者似乎比台灣歌作者更要關心成長主題。
昨天你寫的日記,
明天你是否還惦記。
曾經最愛哭的你,
老師們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問題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
歌手老狼自己作詞作曲並演唱這首《同桌的你》時,歌中的“我”與“你”身份標誌已經很模糊,學生時代朦朧的初戀情懷已經成為一份略帶感傷的回憶。老狼也將這份歌聲帶出了校外,讓不再年輕的心因為回憶而變得充滿期待。從作品內容來看,因為大家都有過“初戀”,從而使這個校園民謠,走進了大眾。
3.城市民謠期
艾敬的一首《我的1997》被譽為城市民謠的開端(作品見上文第二節)。它將個人的曆史、社會的曆史融為一體,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歌謠味唱出了自己和社會。城市民謠的主題越來越寬泛,從各個方麵表現現代人的生存狀態。歌詞中依然思想文化內涵增強。例如這首許巍的《在別處》:
就在我進入的瞬間
我真想死在你懷裏
我看到我的另一個身體
飄向那遙遠的地方
我的身體在這裏
可心它躲在哪裏
歌詞雖然沒有偏離愛情主題,卻寫出了現代人內心深刻的分離,以及精神世界無處歸依的恐懼。這種對生命意識的關懷已經遠遠超出了娛樂歌曲的範圍。
再比如這首鄭鈞作詞作曲的《回到拉薩》:
回到拉薩
回到了布達拉
回到拉薩
回到了布達拉宮
在雅魯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
在雪山之巔把我的魂喚醒
爬過了唐古拉山遇見了雪蓮花
牽著我的手兒我們回到了她的家
你根本不用擔心太多的問題
她會教你如何找到你自己
在這首歌詞中,作者將現代人的壓抑、尋找、愛情理想和社會憧憬融在一起,唱出了現代人的感受。
城市民謠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歌曲體式,它歌詞主題寬泛,情感接近普通人的心理,通常旋律優美動人,音域不寬,順耳易唱,所以成為最普遍的歌曲流行種類。
五、少兒歌
少兒歌是指旨在讓少年兒童接受、理解,傳唱,一般反映和表現兒童生活的歌曲。少兒歌曲淺顯短小、活潑、富於歌唱性,宜於歌舞。流傳在校園和少年兒童之間。中國早期的學堂音樂應該算是早期的少兒歌曲。20年代黎錦暉創作了大量的兒童歌曲,30年代,聶耳創作的《賣報歌》至今流傳。另外一些像《共產兒童團歌》,以及後來的《少年先鋒隊之歌》等等都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1949年之後,大量的少兒抒情歌曲出現。如《快樂的節日》、《讓我們蕩起雙槳》、《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等等,是對兒童教育有意作出的努力。
少兒歌曲的歌眾大多數是少年兒童,他們也是通過書本教學的方式接受的,通常這些歌曲流傳在校園內。而作為歌眾主題的少年兒童在電視、大量的音像製品的現代媒體文化下,很難避免受大眾流行文化的影響。所以,目前少年兒童傳唱流行歌曲就成了一個時代不可避免的問題。
目前的少兒歌曲危機,實際上是必然的。少兒歌曲歌詞簡樸,教化直接,50年代的道德教化,本質上是少兒式的,現在的致富道德經,本質上是成人的。創作少兒歌曲的確很困難。西方的少兒歌往往寓說教於宗教。在中國這個缺乏宗教價值的國度上,要寫一套教育青少年的簡單道德,而不讓他們覺得虛偽,很不容易。
對歌詞文體作出的分析,離不開歌詞作品呈現的風格。比如以上的各類體式,他們都有各自的風格特點,而在每一種類型下每首歌也有自己的風格。所以“文體”與“風格”的關係,兩者雖代表不同概念,作家風格或時代文風常常會左右文體的形成。然而,正如有學者認為,“任何文學史都可謂文體和風格的綜合發展過程。”歌詞表現得更為明顯。
歌詞作為一種特殊的文體,雖然有自身的“別”樣要求和特點,但它與詩歌的關係卻密不可分。能歌的詩是古代詩歌的傳統,也同樣可以在現代歌詞中發揚光大。雖然現代漢語的發展,客觀上造成了歌與詩的重大分野,但現代歌詞並不與新詩相悖而行。相反,正如前文所論,無論從促進新詩觀念、新詩傳播還是新詩詩體建設方麵,歌詞都是一個不該忽視的思考和實踐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