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館老先生的文稿有兩句”休言豪富貴公子,且表為官受祿人”,很清楚,白民國就是給紈褲子弟和當官人畫像,嘲笑他們講究打扮,油頭粉麵,”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吃喝玩樂,不學無術。白民和黑齒可謂一絕對,一白一黑,一俗一雅,一反一正,一抑一揚,前後兩相映照,非常耐人尋味。
淑士和白民是一樣,可以說是難兄難弟。
淑士國城門的金字對聯標榜著此國的風尚:”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多九公說,”上句含著淑字意思,下句含著士字意思”。國民都是儒者打扮,士農工商一概如此,人人斯斯文文,處處書聲朗朗。多九公正在讚歎”也不愧淑士二字”,林之洋已經抖出了底細,”誰知這些窮酸視錢如命,總要貪圖便宜”,原來他在書館賣貨吃了虧。而書館裏的對聯寫的卻是”優遊道德之場,休息篇章之間”,裏麵的生童買貨斤斤計較,一文錢都不撒手,足以見出並不怎麼”道德”。那”篇章”呢?不通文墨的林之洋用”鳥槍打”對”雲中雁”,竟惹得生童們稱讚”果然用意甚奇”;林之洋信口胡編的”少子”,也竟使他們歡喜不已,這”篇章”也就夠嗆。而且,茶杯中的兩片樹葉,也給”窮酸”二字做了注腳。
在酒樓上,情景尤妙。這裏有兩個人物,一個是儒服打扮、斯斯文文的酒保,一個是駝背老者,兩人都戴眼鏡,酒保拿著折扇,老者拿著剔牙杖,這模樣本來就酸得可笑。等他們一張口,卻是之乎者也不離口。且聽酒保怎麼說:”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那老者的話更令人噴飯,先是八句,帶出”矣乎者也哉焉耶之”八個虛字,接著一套”之”字經,一口氣五十一句,句句帶”之”。用林之洋的話說,”盡是一派酸文”。再看吃的,無非就是青梅、齏菜、豆芽、豆腐之類,就這幾樣小菜,吃不飽,餓不死,更透著窮酸之氣。這時又來一個儒巾老者,”舉止大雅”,自道姓儒,分明就是儒生的象征,叫的菜是半壺淡酒、一碟鹽豆,比駝背老者還要小氣,吃罷還要打包。書中是這麼寫的,那老者站起來後,從身上取下來一塊汗巾,鋪在桌子上,把吃剩下的鹽豆之類全部打了包,揣進懷裏,說:”老先生錢已給過,這些殘肴,與其白教酒保收去,莫若小弟順便帶回,明日倘來沽飲,就可再叨餘惠了。”說著,又拿起酒壺,揭開蓋子看了看,見裏麵還有些酒沒喝完,就將酒壺遞給酒保說:”此酒寄在你處。明日飲時,倘少一杯,要罰十杯哩。”接著又把桌上的醬豆腐、糟豆腐倒在一個盤子裏,也遞給酒保說:”你也替我好好收了。”便準備離開。走了兩步,見旁邊桌上放著一根剔牙杖,就拿了起來,放在鼻間聞了聞,用手在上麵揩了揩,便放入了袖中。
作者細致入微的描寫,惟妙惟肖地畫出了老者的猥瑣鄙吝,可謂傳神之筆。
酒樓的酒是酸的,那小菜青梅、齏菜也是酸的,酸酒酸菜配著酸人酸文,真是妙趣橫生。開頭就說”淑士國四時有不斷之齏,八節有長青之梅”,一股酸氣鑽鼻襲腦,不僅給酒肆的青梅、齏菜點出來曆,實際也暗寓譏諷的筆墨,烘托著淑士國人的酸氣。
淑士不淑,窮酸而已,且高標讀書而不學無文,這是對現世窮酸讀書人的揶揄和諷刺。同好讀書有真才實學的黑齒國相比,真是個絕妙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