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鏡花緣》為什麼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焦點?
《鏡花緣》問世後,當時的人們一直對它褒貶不一,但是有一個現象卻是大家都注意到的,那就是它很暢銷。它的暢銷,就說明了它很受讀者歡迎。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並不奇怪,《鏡花緣》與以往的長篇小說完全不同,盡管我們可以發現它借鑒了《水滸傳》、《紅樓夢》等小說的某些構思和手法,但它終究是本特別的書∣∣結構特別,題材特別,敘事特別,內容特別,觀念也特別。
它的基本結構,是在天人之”緣”∣∣即百花仙貶降為百才女∣∣框架中的板塊組合,主要是兩大塊,第一塊是海外遊曆,第二塊是百女聚會。藉第一板塊,展示海外風情;藉第二板塊,展示諸多遊藝,涉及極廣。作者自己曾經不無得意地介紹說,自己這部書網羅諸子百家,人物花鳥,琴棋書畫,醫卜星象,音韻算法,各式燈謎,諸般酒令,以及雙陸、馬吊、鬥草、投壺等等(第二十三回)。這些內容對現在的讀者來說,也許沒什麼趣味,有的內容甚至還會使人感到枯燥,但卻為人們研究清代遊藝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在這兩大板塊的描寫中,作者並不隻是賣弄學問和知識而毫無理趣。他自己就說”以文為戲”,在幽默詼諧、插科打諢、嬉笑怒罵之中,反映著他對社會陋習、儒林流弊、人性弱點的嘲諷譏刺,這在海外描寫中最為突出。作者筆觸詼諧而犀利,以致清代有人攻擊他”肆口罵人”(裕瑞《棗窗閑筆》),這表明他觸到了當時很多人的痛處。而且,在這中間,李汝珍還提出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如科舉、婦女等,後者最為重要。
從晚清開始,就已經有人注意到這一點,胡適先生還把《鏡花緣》定位為”是一部討論婦女問題的書”。因為和清代的其它小說相比,婦女問題在《鏡花緣》中確實非常醒目。書中討論過纏足問題、納妾問題,作者的基本態度應該說都是反對的。書中還寫到女學、女科,因此有評論者認為李汝珍有男女平等思想和女權思想。不過,針對這些問題,研究者的看法迄今並不一致。實際上,李汝珍也不可能有近代意義上的性別平等認識,更不會是女權主義者,因為傳統的”四行”婦女觀對他而言還是根深蒂固的。雖然如此,李汝珍仍能對婦女的才能、教育、婚姻、地位等問題予以很大的關注,並提出一些發人深省的看法,這確實難能可貴,反映出作者思想中有著超越時代的卓越認識,盡管這種認識還比較模糊,甚至矛盾。魯迅先生曾經對此評論說:作者對於社會製度,每每構思成一個小的故事,就在其中暗含著自己的理想,但是讓人感到惋惜的是,作者為當時的時代所困,在很多方麵還顯得有些迂腐。客觀地講,魯迅先生的評論還是比較中肯的。
《鏡花緣》的敘事結構比較複雜,意象和內涵也極為豐富,我們簡單地給它分類和定性都是很不妥當的。按照胡適先生的說法,《鏡花緣》屬於社會問題小說,但婦女問題、社會問題又僅是書中包容的一個方麵。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將它歸於《西遊記》一類的靈怪小說,還有人將《鏡花緣》歸為神魔小說∣∣用的是魯迅下定的概念,意思一樣,但也不妥,因為神魔靈怪並非本書的主要描寫對象。若從充滿全書的譏諷調侃來看,又像諷刺小說,但是很自然,劃入諷刺小說也並不妥當。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用”以小說見才學者”來給它定性,使這部小說成為一個很特殊的分類,這是因為魯迅先生已經充分注意到,《鏡花緣》具有”學術之彙流,文藝之列肆”的顯著特征。
確實,從《鏡花緣》問世至今,人們對它的印象就是博學。諸如”子秀集華,兼貫九流,旁涉百戲……”(許喬林《鏡花緣序》),”繁稱博引,包括靡遺”(洪棣元《鏡花緣序》),”兼才人學人之能事”(王韜《鏡花緣序》),很多的評論均就此著眼。由此來定性,《鏡花緣》可算是一部優秀的才藝小說了。
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來考慮,表現才藝隻是《鏡花緣》的一個基本點,而在其中又融會著神魔、諷刺、社會問題等諸多小說類型的因素。
也正因為如此,《鏡花緣》一直是人們的研究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