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愧對父母又不願受人逼迫,又或是與那青梅竹馬的表兄私奔去了,頭父母兄弟也對外說是死了,總之我再沒見過她,誰知道呢。”
安歌聽罷,默默閉上眼睛說:“情之一字,一放難收。”
四嬸也從回憶裏回過神來,“你父母可曾婚配於你?”
安歌一怔,緩緩說道:“或許是有的,太久了,不記得了。”
四嬸仔細打量了安歌一番,說:“你來我這裏快有兩年光景了,變化倒不大,隻是容貌更出眾了,我也曾見過不少人,樣子裏你不算是頂出眾的,可風神氣度上你是最好的,將來你若嫁的良人,必定是人中龍鳳。”
“四嬸莫開玩笑了,明日我就該走了。”
秋風乍起,四嬸攏了攏衣服說:“是啊,早些休息,明日我送你出門。”
卯時左右,四嬸一早爬起來又是燒水又是做飯,安歌也早早洗漱完畢坐在床沿上發愣,四嬸推門而入,對安歌說:“東西收拾了沒有?”
安歌好似沒睡醒似的沒做答,四嬸嗔了她一聲道:“多收拾幾件衣服,那櫃子裏的冬衣都帶去,冬天可是冷的呢。”
安歌卻還是怔怔坐著也不說話也不動身,四嬸麻利打包了幾件衣物拿了包袱好生包起來,卻聽見安歌說:“我來的時候就什麼都沒有,怎麼要走了卻是大包小包的?”
“這些姑娘穿的衣服我也不能穿,與其在這蒙灰,還不如你帶走,省的占地方了。”
隨後又招呼安歌說:“來,出來吃飯了。”
清粥小菜,食不知味。
四嬸原本極愛說話的一個人,如今也沉默不語,送別總是叫人唏噓不已。
出門的時候辰時還未到,低空蒙著淡淡的霧氣,臉上冰涼涼的,衣巷裏也不知是誰家的桂花開了,香飄十裏,清香悠遠,秋日總讓人覺得蒼涼。
穿過長安街的早市,遠遠瞧見門匾上鐫刻著鎏金大字,上次見還是在雨天,如今再見又更覺得繁華貴氣,她們繞過大門走到易府後門,輕叩門環,聽見門內有人走近。
開門的是位約莫四十歲上下的婦人,臉生的方圓豐腴,頭發梳的油量,問話道:“什麼人?”
四嬸恭敬的說:“是錦繡坊的老板娘介紹來易府做丫頭的姑娘。”
那人仔細想了想說:“好像是有那麼一回事。”她又上下打量了安歌,說:“行,一會兒我告訴你該幹什麼。”
四嬸又對那人說:“您稍等,我再跟她交代點事。”
她估計也是見慣了這樣的場麵,撇下她們又退了進去。
四嬸極認真的對安歌說:“大戶人家挑的很,萬事都要小心,以你的性子不會欺淩旁人卻不見得旁人不會欺淩你。若在裏麵真能找個依仗的人,那這輩子也就算好的了,要是真遇見對你好的,你們若真能在一起了,便帶回來給四嬸看看。”她摸著安歌的頭發又說:“我想起自己女兒出嫁的樣子,我巴巴跟了一條街,一千個一萬個不舍得也沒法子,如今你要走,我也是一樣沒法子,你和我女兒是一樣的。”
四嬸哭的時候使勁憋著不出聲,像個小獸一樣嗚咽般哭著,安歌也是哭的一抽一抽的,“今後還是要少些刺繡,眼睛身體又都不好,多喝茶多休息,冬日裏也別整日關著窗子門,小心悶得慌。該吃魚的時候就吃魚,該吃肉的時候就吃肉,千萬不能虧待自己……若阿力再來,不必告訴她我在哪裏……”安歌對她說。
兩人親如祖孫一般抱在一起,不知過了多久,那婦人又回來站在門內看著她們,四嬸不好意思般擦了擦臉,走上前去從懷裏掏出什麼塞給她,也不知說了什麼話,安歌走進那門內,望著門外的四嬸,隻是一門之隔,去好似站在兩個時空,隻怕再多看一眼,安歌就會後悔一般,她忽然決絕的轉過身,任憑那門輕輕關上。
這幾年,她也曾輾轉流離,也曾安身立命,遇見過的阿力和四嬸給她兵荒馬亂的生命裏增添了幾股暖意,不過,孤雁總要再飛,浮萍總要再走。對於他們,安歌還是一千一萬個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