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本詞詠蟬,詳玩詞意,飽含的卻是強烈的黍離之感,寫得哀怨淒惻。起筆沉痛,將哀蟬心魄、身世的悲悼及故國滄桑之感一同拈出,上片結處二句,張惠言在其《詞選》中評曰:“殘破滿眼而修養飾貌,側媚依然,衰世臣主,全無心肝,千古一轍也。”如此釋詞,自然過於穿鑿武斷,但全詞發展至此,卻是人蟬難分,情與物融彙一氣了,下片“病翼驚秋”三句,更是典型的末世哀音,結拍又忽一轉,追懷當年盛況,以反襯眼前的淒苦,顯出詞人渾厚和雅的本色。
長亭怨慢
重過中庵故園
泛孤艇,東皋過遍。尚記當日,綠陰門掩。屐齒莓苔,酒痕羅袖事何限。欲尋前跡,空惆悵,成秋苑。自約賞花人,別後總、風流雲散。水遠,怎知流水外,卻是亂山尤遠。天涯夢短。想忘了,綺疏雕檻①。望不盡,冉冉斜陽,撫喬木、年華將晚。但數點紅英,猶識西園淒婉。
“注釋”①綺疏:鏤花的窗格。
“譯文”漂蕩的孤舟將東麵的水邊遊遍,還記得當時,綠蔭將園門遮掩。長著青苔的台階踩出了木屐的齒印,和美人的賞心樂事真無限,暢飲狂歡將羅袖灑濺了酒痕斑斑。想追尋往日的蹤跡,空自惆悵淒然,已變成梨花零落的秋苑。自從相約賞花的故人,離別後全都風一樣流逝雲一樣消散。流水悠悠遠遠。怎知道那流水之外,還有亂山更加遙遠。故人遠在天涯,可惜歸夢卻太短,想必已經忘了,故園的花窗雕檻。一眼望不盡,那斜陽西下漸漸地沒入暮靄蒼茫的天邊,手撫著昔日幼樹今已高大參天,空歎年華將晚,感慨樹猶如此,人何以堪!隻有殘存的紅花零星幾點,還能從西園的淒婉,體會到今昔盛衰的變遷。
“賞析”本篇為重過友人故園感懷舊遊之作。詞人工於詠物,亦善用典,但此詞即景抒懷,語淡情真,用典極少。上片起筆直敘其事,交代自己一人泛舟,遍尋友人故居,接著便轉入相邀出遊、縱情歡樂的往事追憶,又感歎前跡成秋苑,舊事故人皆風流雲散。下片換頭以“水遠”三句,通過空間的層層遞進,表達對遠隔天涯的友人的懷念。“想忘了”三字,著語沉痛。“撫喬木”句,則直接抒發了故國之思,最後故意以“數點紅英”的暖色調作結,因其墜落西園,故也是暖中之冷,令人更覺清冷。
高陽台
和周草窗寄越中諸友韻
殘雪庭陰,輕寒簾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①,不知春是誰家?想思一夜窗前夢,奈個人、水隔天遮。但淒然、滿樹幽香,滿地橫斜。江南自是離愁苦,況遊驄古道,歸雁平沙。怎得銀箋,殷勤說與年華。如今處處生芳草,縱憑高、不見天涯。更消他,幾度東風,幾度飛花。
“注釋”①小帖金泥:泥金紙的宜春帖子。古時習俗,立春日貼帖子,或寫“宜春”二字,或寫詩句。
“譯文”庭院背陰的殘雪尚未消融,輕微的寒氣還將帷簾晃動,玉管裏的蘆灰已紛紛飛揚,衝起了立春的和風。附於家書的泥金帖子傳報登科喜訊,不知春風降臨到誰人的家中?相思深情,使我窗前夜夢尋故人,無奈那人,水隔天遮無蹤影。夢醒一片淒然,滿樹梅花暗暗散發幽香,滿地疏枝斜影搖曳縱橫。江南的離別,本是離愁已苦,更何況在北方古道孤身縱馬,遙望著歸雁落在平曠的寒沙。怎能得到銀色的信箋,殷勤地向故友訴說離別相思的年華。如今春回大地,處處芳草如畫,縱然憑高眺望,也看不見故友遠去的天涯。殘餘的春光還能承受它,幾次東風,幾次落花?
“賞析”由詞題可知這是一首和詞。周密原詞雲:小雨分江,殘寒迷浦,春容淺入蒹葭。雪霽空城,燕歸何處人家。夢魂欲渡蒼茫去,怕夢輕、還被愁遮。感流年,夜汐東還,冷照西斜。
淒淒望極王孫草,認雲中煙樹,漚外平沙。自發青山,可憐相對蒼華。歸鴻自趁潮回去,笑倦遊猶是天涯。問東風,先列垂楊,後到梅花?比較二詞,優劣自知。陳廷焯評王沂孫此詞:“上半闋是敘其遠遊未還,懸揣之詞;下半闋是言其他日歸後情事,逆料之詞。”這就是本詞在敘事上的高超之處,跳躍騰挪,頓挫抑揚,更表現出詞意底蘊深厚,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