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1103-1141年),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南宋名將。少年從軍,屢建奇功,力主抗金恢複中原,反對秦檜之和議投降,為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孝宗時追諡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其著作後人編輯《嶽忠武王文集》,詞僅存三首,抒發抗金恢複之誌,豪邁悲壯。

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①,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②。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③。

“注釋”①靖康恥:指欽宗靖康二年(1127)京師和中原淪落,徽欽二宗被擄往金國的奇恥大辱。②賀蘭山:在寧夏與內蒙交界處。這裏借指金國的核心地。③天闕(què):皇宮,朝廷。

“譯文”憤怒的頭發根根豎立直衝冠帽,憑靠在欄杆旁,那瀟瀟的驟雨剛剛停歇。抬頭放眼四望,仰首蒼天長聲怒嘯,充滿壯誌的情懷慷慨激烈。人生三十而立,建立的功名宛似塵灰與土泥,轉戰八千餘裏,未來的征程還有浮雲與明月。切莫輕易地虛度年華,蒼白了少年青發,空自悔恨悲切。靖康年汴京淪亡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的報國殺敵的仇恨,何時熄滅!我願駕禦著戰車,踏破賀蘭山的敵人營壘,一片殘缺。壯誌同仇,餓了恨不得要吃那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了恨不得喝那敵軍的血。我將要重新收複、重整舊日的河山,朝拜故都京闕。

“賞析”這是首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可以說,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沒有一首像本詞那樣有這麼深遠的社會影響,也從來沒有像本詞那樣具有激奮人心,鼓舞人們殺敵上戰場的力量。上片抒發作者為國立功滿腔忠義奮發的豪氣。起句突兀,一“怒”字氣壯山河,奠定全詞昂揚的基調。“抬望眼”承“雨歇”而來,作者俯仰天地,一腔熱血激蕩浩氣迸發,全從“長嘯”中見。“三十”二句寫自己的宏誓和決心。“莫等閑”二語已“為千古箴銘”,結句自勉勉人,愛國之情溢於言表。下片抒寫了作者重整山河的決心和報效君王的耿耿忠心。開頭四個短句,三字一頓,一錘一聲,裂石崩雲,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胸懷,令人扼腕。“駕長車”一句豪氣直衝霄漢。在那山河破碎、士氣低沉的時代,將是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激勵力量。“饑餐”、“渴飲”雖係誇張,卻表現了詩人足以震懾敵人的民族的英雄主義氣概。最後二句語調陡轉平和,表達了作者報效朝廷的一片赤誠之心。肝膽瀝瀝,感人之深。全詞如江河直瀉,曲折回蕩,激發處鏗然作金石聲。

張掄生卒年不詳,開封(今屬河南)人。紹興間,知門事,淳熙五年(1178年)曾為寧武軍承宣使。自號蓮社居士。今傳《蓮社司》一卷。

燭影搖紅

上元有懷

雙闕中天①,鳳樓十二春寒淺②。去年元夜奉宸遊③,曾侍瑤池宴。玉殿珠簾盡卷,擁群仙、蓬壺閬苑。五雲深處,萬燭光中,揭天絲管。馳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換④。今宵誰念泣孤臣,回首長安遠。可是塵緣未斷,漫惆悵、華胥夢短。滿懷幽恨,數點寒燈,幾聲歸雁。

“注釋”①雙闕:天子宮門有雙闕。闕,古代宮廟及墓前立雙柱者謂之闕。②鳳樓:指宮內樓閣。③宸(chén)遊:帝王的巡遊。④星霜:星辰運行一年一循環,霜則每年至秋始降,因用以指年歲,一星霜即一年。

“譯文”宮門外雙闕聳入高天,宮苑內鳳樓重重疊疊,還有淡淡的春寒。去年元宵夜陪奉皇帝遊覽,曾在瑤池侍宴。宮殿敞開殿門,將珠玉串就的帷簾全部高卷。像群仙簇擁,駕赴蓬萊仙島、閬鳳仙苑。五彩祥雲深處,萬盞燭光之中,管弦繁奏響徹了雲天。年光似白駒過隙,流水急湍,恍然如一眨眼星霜歲月已然轉換。而今又是元宵良夜,誰料想汴京淪陷,禁不住孤臣泣涕傷感,回首望京都遙遠。隻是眷戀京都繁華盛事的塵緣猶未斷。空自惆悵嗬,幻遊華胥的美夢太短。滿懷著幽深的怨恨,隻見搖曳的寒燈數點,天空幾聲淒鳴那是歸來的大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