瞥眼看過去,許多才智之士在那裏翻觔鬥,也著實會令人叫好。比如,有人擺架子,有人擺有架子的架子,有人又擺不屑計較架子有無的架子,有人擺天真的架子,有人擺既已世故了,何妨自認為世故的坦白架子,許多架子合在一起,就把人生這個大虛空築成八層樓台了,我們在那上麵有的戰戰兢兢走著,有的昂頭闊步走著,終免不了摔下來,另一個人來當那條架子了。阿迭生[5]拿橋來比人生,勃蘭德斯[6]在一篇叫做《人生》的文章裏拿梯子來比人生,中間都含有摔下的意思,我覺得不如我這架子之說那麼周到,因為還說出人生的本素。上麵說得太簡短了,當然未盡所欲言,舉一反三,在乎讀者,不佞太忙了,因為還得去微笑。
[1]原指犬儒學派,為希臘哲學派別之一,主張破壞社會常規,歸回自然,甚至采取行乞的生活方式以示其不避羞恥的獨立特行。後來稱自命不凡、玩世不恭、嘲諷一切的人為犬儒主義者,即“心力克”。
[2]即嵇康,字叔夜(223—262),三國時期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下稱“幾封絕交書”為《與山巨源絕交書》、《與呂長悌絕交書》,寫得潑辣灑脫,是他的散文名作。
[3]叔本華(1788—1860),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唯意誌論者、“生命”哲學的先驅者,其人生觀有悲觀主義傾向。
[4]可譯作:無幻想,無熱情。
[5]今譯艾迪生。
[6]疑為布裏吉斯(Bridges),英國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