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阪神社非常醒目,山門是橘紅色的,有一種卡通的效果。裏麵的廟宇密集地掛著許多白色的燈籠。祈願的時候拉動一根連接著神龕的繩子。這是日本著名的神社之一,已經不知道它是哪一年建起來的,隻知道在公元877年的時候,這個神社因為顯靈驅除了京都流行的瘟疫而名聲大振。從那時起,八阪神社就被奉為能除瘟祛病的寶地。許多人來到京都,都要參拜八阪神社,環繞著八阪神社,附近形成一個熱鬧的商業區。八阪神社最著名的,是每年一度的祇園節,當年瘟疫流行的時候,人們舉行祈求驅逐瘟疫的儀式,從八阪神社抬出66座神轎送往神泉苑。一千多年過去了,人們仍保留了這個古老的儀式。每年7月祭神儀式開始,要持續一個月左右才結束,是京都一大節日。作家川端康成小說《古都》中,描寫過祇園節的活動。
在京都,許多古老的節日持續到今天,每個月都有節日。1月4日,在下鴨神社舉辦初蹴鞠,表演者互踢鹿皮製作的球使其不落地。蹴鞠在中國唐宋之際十分流行,就是杜甫詩中說過的:“十年瞰鞠將雛遠,萬裏秋千風俗同。”1月8日至12日,在惠美須神社祭祀惠美須,惠美須被日本人奉為商神。2月25日,在北野天滿宮舉辦梅花節。4月,春舞,以歌舞來慶祝春天。5月3日,流鏑馬神事,是祈求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的祭神活動。5月15日,葵節,葵葉裝飾衣服,遊行,祈禱農作物的好收成。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三船節,追憶古時王朝公卿以詩、歌、管弦等三船遊樂的雅興。6月1日至2日,京都薪能,薪能就是在篝火映照之下,表演日本傳統能劇、狂言劇。7月1日至31日,祗園節。8月7日至10日,陶器節,節日期間,有陶器展銷會,在五條大街上擺滿了全國各地500多家陶器商店的攤位。8月16日,五山送火節,紀念阿彌陀如來佛。9月在大覺寺舉辦“觀月黃昏”,在大覺寺的大澤池上,乘船飲茶、吹笛、賞月,遊吟俳句。10月22日,在平安神宮舉辦時代節。大約兩千人身穿著京都1100年中各時代的服裝,從京都禦所出發,行走3小時抵達平安神宮。10月22日,鞍馬火節,意味著送走了秋天,迎來了冬天。11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嵐山紅葉節。12月1日,獻茶節。等等。
各神社與居民區是相通的,穿過八阪神社,就是古老的街區,青石板的道路,高矮參差的兩層木屋,被洗得幹幹淨淨。日本是個有潔癖的國家。我曾經看到有人搞自家門前的衛生,那不隻是掃地而已,而是把大門兩邊牆上的每一條磚縫都抹得幹幹淨淨。這種情況,我在世界各地的旅行中是第一次見到。日本到處都是非常幹淨,散發著消毒液的氣味,體現出對物的愛惜崇拜,偶爾看到衣著可疑的人,那必是流浪漢。我在東京上野公園曾經經過一個流浪者的露天營地,他們也是收拾得整整齊齊。現代化是一種非常深刻的對人性的改造、對生活方式的規範。日本已經見不到中國普遍的那種自由隨便鮮活的髒亂差的現象,現代化的一個方麵就是衛生化。但還是看得出來,過去的時代是不規範的,與四方盒子的現代房屋不同,過去的房屋蓋得歪歪斜斜,高高低低,順從著地勢,如同書法。底層大都是鋪子,上著門板,卸下來就是鋪麵,很像雲南麗江的大研鎮,或者拆遷以前的昆明。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鋪子出售的都是旅遊商品,店員熱情地向行人招徠著,請你品嚐他店裏做的點心。旅遊工藝品做得相當精致,色彩豔麗。有許多可以信任的百年老店,那就是一直都在從事某一行的老店。當然,許多店都是全國連鎖了。這令人有點失望,如果任何地方都有連鎖店,也就不那麼珍貴了。遊客摩肩接踵。驀然回首,歌舞伎們濃如櫻花,旋即逝去,坐著人力車走了。主道上遊客摩肩接踵,但一拐進旁邊的支路,就即刻杳無人跡,風在吹。這種熱鬧有一種刻意的放鬆,似乎是集體的沒有靈魂的假麵舞會。一離開旅遊區,日本就回複到西裝筆挺,彼此彬彬有禮的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