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溫柔鄉(2 / 3)

說完,我把警用匕首遞到她手裏,又吩咐她一會該怎麼做,帶著她憑借樹木的遮擋接近到院牆下。

三米高的院牆遮住了別墅全貌,我望著大門上的三星指紋鎖,眉頭一緊,和王梓雯交換了一個眼神。

王梓雯朗聲叫道:“裏麵有人嗎?”

裏麵頓時傳來兩聲低沉的嘶吼,聽到這個,我倆都會心一笑,長呼一口氣。有喪屍證明沒有人,這反而讓我們覺得更安全些。

我把工兵鏟折疊成l型固定,拴上警繩用力往牆內一拋,飛錨搭鉤卡到牆角,三下兩下爬上院牆,就見院內泳池裏兩隻女性喪屍在向我問好。兩隻女性喪屍顯然因為智商不夠,被困在了又黑又臭的水池邊,不停地撞向岸邊又被彈回,在水中站立不穩,搖搖晃晃很是滑稽。確定沒有其他威脅後,我從牆頭跳下,輕鬆解決掉喪屍,開門把王梓雯讓了進來。

這是一棟後現代主義的別墅,共有三層,目測至少有800平方米。整座建築既有美式田園風格的延續,又有不拘泥於傳統的現代元素。黑白灰色牆體組成幾何圖形配上超大麵積的玻璃幕,和整座山形成了鮮明的亦此亦彼,對立又和諧。這種感覺讓我想起了盧浮宮門前貝聿銘設計的地鐵站。當然,我隻是在電腦屏幕上見過。

庭院裏也是相當寬敞,防腐鬆木與鵝卵石相結合的小路交錯盤踞,左側是一個迷你高爾夫練習場,右側是泳池,正中有一個2米高的抽象派鐵藝花卉。

除了無人修剪的德國草坪裏長出一些雜草和泳池飄來的惡臭稍微有傷風景,其他的一切都美得如同世外桃源。

我帶著酸醋味說道:“看起來這房子主人還挺有逼格的。”

王梓雯也驚歎道:“哇哦,這別墅比我家至少大一倍,這要是在北京,再配上這麼大的院子,一個億恐怕都不止。”

我說道:“在這可就便宜多了,建築成本加上人工成本,嗯,這裏偏僻些,整體上浮10%,也不過就是180萬左右,當然這數字沒包含設計費和土地費,至於裝修麼,這房主既然是林場主,和家具廠肯定有些關係,裝修家具頂多250萬,再加上一部電梯28萬,泳池、綠化、外牆一共30萬,500萬全部搞定。成本還不到北京的20分之一。”

王梓雯驚訝道:“怎麼可能這麼少?你憑什麼估算出來的?”

“我就在地產公司上班。”

我突然想起公司李總給我們講過的一個案例,又補充道:“大陸還好,我們公司有個同事曾經在香港工作,那個項目土地費55億,建築成本2億。”

王梓雯說道:“難怪大城市房價這麼貴。看不出來哈,我還以為你是個soldier,那你這一身本領哪來的?”

我冷漠道:“不學無術的人都像我這樣。”

進戶門沒鎖,我示意王梓雯先別亂動,自己逐個房間清查了一遍,才讓她進來。

家具上的浮灰很厚,地上卻很幹淨,每層都有掃地機器人在工作,沒電就自動回到充電插座上。這東西早已不是什麼稀罕物,隨便一個商場都得賣,隻是現在看到還在工作的電器不免有些稀奇。王梓雯抬起腳,不斷擋在機器人前進路線迫使它改變方向,像是在和它玩耍一般。

我來到房頂,這裏果然布滿了太陽能板,配搭了四個最新型的特斯拉蓄電池。這高科技上市不到1年,據說國內暫時還買不到,一定是這東西,激發了主人在荒郊建房的靈感。我計算了一下,4個一共28kwh,即便浪費著用也足夠用上一整天。牆壁上的溫度計顯示室溫在25度,明顯是有供熱係統,但特斯拉電池不足以支撐如此大麵積,想必是采用了地熱井技術,地熱井技術其實很簡單,打一口150-300米深的井,再用風扇將地下深處的熱能交換到地麵。地熱井取暖在北歐普及率高達50%,在中國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讓我越來越佩服起房主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