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鄉韻鄉情(2)(3 / 3)

其實長湖江很秀美,江岸兩旁種滿了護堤樹,一年四季流水潺潺,叮叮咚咚地流淌,江水也清澈見底,經常可以看到魚蝦歡暢的跳躍,翠鳥、山雀、燕子、白鷺等常見的小鳥也喜歡來這江岸兩旁樹枝上停留。滿眼翠綠的田園景象,總是給你眼前一亮,清新靚麗的感覺。嗬嗬,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家鄉人。

金銀花開盈洞鄉

瑤族人民采摘忙

2011年6月15號——18號,汝城縣攝影家協會和汝城縣盈洞鄉政府聯合舉辦了一場金銀花采摘現場攝影采風活動,借此盛會宣傳汝城縣盈洞瑤族鄉的金銀花基地。

盈洞瑤族鄉地處汝城西南邊陲,有“汝城的西藏”之稱。境內以山地為主,平均海拔850米,晝夜溫差極大,日平均氣溫16.9℃,年平均降雨量1543mm,非常適宜金銀花的種植和生產。

2004年以來,為改變盈洞瑤族鄉的“窮”形象,帶領瑤族人民走上致富路,該鄉黨委、政府借助擁有6萬畝荒山的資源優勢和獨特的氣候優勢,把做大做強金銀花中藥材特色產業作為“重頭戲”,出新招,出實招。一是開發優良品種。多次誠邀縣農業、科技局的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政府舉辦金銀花栽培技術培訓班,成功引進抗病能力強、產量高的“湘蕾一號”金銀花。二是發揮基地作用。按照“協會+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建立金銀花種植基地,現建有1個年產12萬株的金銀花育苗基地,24個連片30畝以上的種植基地,其中200畝以上的種植示範基地2個。目前全鄉種植麵積已達3200多畝,其中2010年發展種植麵積1311畝,帶動發展種植戶410戶。三是狠抓工藝流程。2009年,種植大戶黃信芳注冊成立了汝城縣利源金銀花開發有限公司,並於2010年被確定為郴州市農業產業龍頭企業。該公司今年投資100餘萬元,興建金銀花加工廠,引進金銀花微波烘烤先進工藝流水線一條;鄉投資2萬多元設計製作品牌包裝1000套,走出了集約化精加工、品牌包裝宣傳的第一步。

據了解新種金銀花三年後進入盛產期,畝產鮮花可達800公斤,經加工畝產幹花150公斤,按市場價每公斤60-80元計算,每畝產值可達9000元以上。因此,前景廣闊的金銀花產業,已經成為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特色農業產業。美麗的金銀花真正成了瑤山的致富花。

汝城縣盈洞瑤族鄉金銀花產業基地是2004年冬由個體老板黃信芳投資興建的。2004年冬,黃信芳從長沙學習種植專業回家後,覺得盈洞的地理、氣候等條件非常適應金銀花的生長。於是,黃信芳馬上就從外地購回金銀花種子,搞起了金銀花種植。當年種植麵積隻有200畝,經過兩年的擴種,到2006年種植麵積已達500多畝。2006年初,黃信芳老板又投資20多萬元增加了金銀花加工設備,把金銀花加工成成品,直接銷往市場。2006年,已加工成金銀花成品1200公斤,實現產值16萬元。

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降血壓等醫藥價值。也可做涼茶飲用。市場價格可達120元每公斤。盈洞鄉金銀花大量正常投產後,可年產金銀花成品10000公斤,年產值可達120萬元。

美麗的田園風光

喜歡留戀在清山郊野、小橋流水、花團錦繡、峰巒疊嶂、雲霧彌漫中行行攝攝。每日在朝迎旭日,暮送夕陽裏感悟生命的價值和永恒,思索著、求索著、跋涉著……

在綠意蔥蘢的七月,是生命裏最蓬勃的時節,也是農村風光最美麗的時刻。

走在鄉間小路上,火辣辣的太陽照耀著大地,烘烤著鄉野生靈。看著那些正彎著腰插秧、收割著,緊張的忙碌雙搶中的人們,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祝福,希望他們今年有個好收成,又遇到了一個好年景!

田園風光一直是那些擅長詩詞創作的文人們的好題材,農民們體現出來的那些悠然自得,與世無爭的個性情操及生活態度,化為才子們創作中的動力和靈感,成就了一篇篇不朽的華章,讓人們愛不釋手,傳頌千年。

陶醉在山水間,置身在這遠離都市煩囂的田園風光裏,我攝攝行行,留戀在這翡翠般的迷人的錦繡山河裏,有如人在畫中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