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兒行千裏(2 / 2)

四年前我受報社的派遣到海外追訪鄭和下西洋的遺蹤,連續三年在印度洋沿岸的亞非國家奔波。每次出發的時候,母親都要幫助我準備行囊。她既擔心攜帶的物品多累壞了我,又擔心哪一樣物品沒帶上,路上會有諸多不便。於是,放進行囊中的每件物品都要掂量再三。將邁入七旬的老人了,她甚至還吃力地將沉甸甸的行囊試著背到瘦弱的肩上,體驗我將承受的分量。

兒行千裏母擔憂。行者在路上,親人最擔憂的莫過於他的安全。深明這一點,在路上報喜不報憂成為我最珍視的經驗。

震驚世界的“9·11”事件發生之後,也門很快被美國宣布為空襲目標之一,而它也恰好在我“重走鄭和路”的路上。抵達也門首都薩那。我在深夜被爆竹般的響聲驚醒,爬到窗口一看,才知道附近發生了激烈的槍戰。平生頭一回離槍聲如此之近,隻身住在一座小旅館的我,產生了從未有過的恐懼與緊張。不久,當地又發生綁架人質事件,新聞很快傳遍了世界,自然也會傳到母親身邊。這些事件是我瞞不住的,除非我能壟斷世界媒體的信息源。

尾隨在全副武裝的軍警身後,我穿過街頭舉刀持槍的遊行隊伍到郵電局給母親報平安。拿起電話筒之前,我一再告誡自己要平靜,不能讓母親聽出一點兒慌亂,讓萬裏之外的她倍添不安。但是,當我聽到從大海的那一端傳來的母親的聲音,無法忍住哽咽。

有時,再堅強的兒女在母親麵前也無法扮演堅強。因為,她是世界上最疼你的那個人啊!母親在電話那端沒有落淚,她以超乎尋常的鎮定提示我如何注意安全,如何尋求中國大使館的支持。

有時,再脆弱的母親在兒女麵前也要守住堅強。因為,她是世上最疼你的那個人。

我想起了徒步穿越中國的途中倒在羅布泊的餘純順,他倒下的那年,社會對他的讚頌、對他的宣傳達到頂點。那年我恰好在上海,他的家鄉。經人指點我找到了他的家,上海一條弄堂裏一間簡陋的房子。屋子雖小。但因為隻有他父親一人在而顯得空空蕩蕩。老人低著花白的腦袋正在凝視兒子背著行囊的照片,此刻市內舉辦的餘純順徒步中國事跡展覽參觀者爆滿。當時正午已過,聽說老人還沒有吃午飯,我走進廚房發現隻有一把青菜,幫老人煮了一碗清湯麵,老人端著碗仍吃不下。他睜著昏花的雙眼望著我說:“人們誇倒下的是個英雄。對我這個父親來講,死去的是一個兒子啊!”

我永遠記住了那句話,正如我難忘陽台上親人注視我遠去的背影一樣。

有一年的夏天,我遇到一位常年穿行在中國大地的背包族,和我一樣被人們稱為所謂的“行者”,他拿出一個旅途留言簿希望我在上麵寫幾句話,我說就不用寫了吧,有件事你記住就行——在路上常給母親打一個平安的電話。

有時,再脆弱的母親在兒女麵前也要守住堅強。因為,她是世上最疼你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