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天意難測(2 / 2)

張良驚喜異常,跪拜老者,道:“張良謝黃石公賜書!”

天亮時分,張良捧書一看,乃《太公兵法》。從此,張良日夜研習兵書,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這次出現熒惑守心的意象也被張良看到,他知道這一天象意味著皇族之內要出現很大的動蕩,皇位一旦出現動蕩,天下便會大亂,燕國複國就有望了。

張良雖然身處江湖之遠,但對宮廷之中的事情卻非常關注,他聽說最近扶蘇剛剛被驅逐出鹹陽,這很有可能就是皇族動亂的前奏。而且他知道始皇帝肯定也會關注到熒惑守心天象,為推波助瀾,張良攪盡心思。

這一晚,張良正在夜觀天象,忽然有一顆流星從天而降,墜落在離自己幾裏遠的樹林之中。起初他也被隕石激起的火光驚呆了,並未多想。是夜,剛剛入眠,他便夢到一個長相酷似黃石公的仙人拿著拂塵打他,張良一下驚醒,心想仙人為何托夢打他?忽然他靈機一動,計上心來。

第二日,百姓都看到墜落的隕石上麵刻著“始皇帝死而地分”,立刻大嘩。

消息很快傳達了郡守那裏,郡守不敢隱瞞,迅速將此事上報始皇帝。

始皇帝看完奏折之後,非常生氣。前番熒惑守心就讓他窩了一肚子火氣無處發泄,現在又出現這種事情,分明是有人從中作梗!

於是始皇帝派禦史將流星落地之地方圓二十裏之內的所有人挨個審問。

此時張良早已逃竄,當地百姓都害怕被懲罰,沒有人承認。禦史審問一月有餘沒有任何結果。

始皇帝召丞相馮去疾問道:“丞相如何看待這件事?”

馮去疾在秦朝之中一向享有很高的威望,此前的兩位丞相,隗狀和王綰都對他推崇備至。當時朝中人都知道王綰傾向儒家,隗狀傾向法家,兩人在朝中一向不合,朝中大臣要不傾向於王綰,要不傾向於隗狀,隻有禦史馮去疾從不阿附於任何人,提出的意見都是非常中肯有理,始皇帝也經常讚歎。因此隗狀告老之後,始皇帝便拜馮去疾為右丞相。

此時,聽始皇帝問起此事,馮去疾心中一驚,這件事關係到始皇帝的威嚴,可謂事關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觸怒始皇帝。馮去疾目睹了這些年來,在丞相李斯的主持下,秦國的法令日益嚴苛,很多無辜之人死於非命,不僅六國舊貴族,就連天下普通百姓對秦國都非常憤恨,因此委婉的覲見道:“臣以為此事無論查多久都是難以查出結果的。”

始皇帝問道:“丞相何出此言?”

“我大秦法令嚴苛,百姓動輒得咎,數年以來,懲處之人數以萬計,這些人及其家人都會心懷怨恨的。”

“我大秦令出必行,就是要讓百姓恐懼,這樣就不敢包藏禍心,行奸逆之事,如今怎麼會查不出一樁謀反之案?”始皇帝仍然不解。

“陛下是否還記得上次調查泄露皇帝言論之案?此事與其同出一轍,如果行事之人承認,必然是死罪,不承認或許還有可能生存。”

“那為何沒有告發之人呢?”

“秦法要求告發要有證據,其一,證據並不好找,沒有證據告發也是要被治罪的。其二,知道謀反之事而不告發,本來就與謀反之人同罪,他們怎麼敢出來告發呢?”

始皇帝默然良久,道:“或許大秦的律法是過於嚴苛了。但有法若不執行就體現不了法令的威嚴,無法以此治理國家。”

於是始皇帝仍然下令將附近的人全部抓起來處死,並用火把石頭燒毀了。

得知數千百姓因此被殺,馮去疾無奈的搖了搖頭,哀歎道:“大秦天下可能維持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