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縱使君來豈堪折(2 / 3)

沒有金錢羈絆的愛情雖然令人向往,相濡以沫卻畢竟辛苦,李生不忍自己寵愛的姬妾和朋友如此生計,拿出三十萬貫錢財作為他們愛情的資本,李生的慷慨成全,消融了他毫不留情地將之贈人的行為在柳氏心底留下的傷疤。

他雖然沒有不舍但終究是成全了自己的背叛,不但沒有懲戒,相反還給予了獎勵,作如是之想的柳氏對李生的慷慨心存感激,但她卻永遠不會知道這慷慨成全背後竟是怎樣的真意。

韓翃仰柳氏之色,柳氏慕韓翃之才,才子佳人兩情相悅是人間少有的花好月圓,隻是故事並不到此結束,歲月車輪依舊前行,那些毫無準備的人被它拉扯著踉踉蹌蹌地奔向未知的命運。

第二年韓翃進士及第,礙於柳氏的深情不忍提出歸家省親暫時分離的言語。她看得出韓翃的心思,知道愛不能糾纏,如同心高氣傲的麻雀,若將它拘束得太緊,生命必不能長久。韓翃既然不肯說出分別得話來,她便替他做出了決定:“榮名及親,昔人所尚。豈宜以濯浣之賤,稽采蘭之美乎?且用器資物,足以待君之來也。”韓翃聽了她的話,啟程歸家,又一次的心安理得,拋下柳氏一人獨守著斜日黃昏,在清池盡心盡意地承父母之歡。一年之後,李生所贈的錢資散盡,她的家用漸漸不周,良人遠去空閨寥落的女子沒有別的方法可以打算,唯有將往常置買的首飾偷偷拿去典當,勉強維持著生計。

生活到此還看似平常,韓翃終有一天會歸來相見,不枉她平昔的苦苦支撐。然而誰也想不到歌舞升平的盛世會突然經曆一場浩劫。天寶末年,安史之亂打破了生活的寧靜,安祿山攻陷長安,人世間演繹著一幕幕慘淡淒絕的生離死別。在亂世裏的明豔紅顏太過招搖,最易惹來是非,柳氏毀發改容,隱藏去凡塵少有的美麗,寄身在法靈寺的青燈古佛之畔,用冷峻的目光俯視著人間的眾生芸芸,企圖掩飾心中對愛情的彷徨與絕望,畢竟不是每一麵妝鏡都可以破了重圓,經過悲歡離合之後贏得一場歡喜落幕。

而此時的韓翃正在平盧淄青節度使侯希逸的幕府中掌書記,等到郭子儀、李光弼收複二京,宣宗繼位,國家暫且安寧。韓翃料想,在這場劫難之中男子尚不能自保,何況柳氏那樣一個明光照眼的柔弱女子,隻怕早已嬌花委地零落成泥。仍舊是為了一個心安理得,以便理直氣壯地從此對她不管不問,派人帶上一首詩,前去長安尋訪柳氏的下落。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她讀了紙上點點墨跡,不禁失聲痛哭。往昔的深情重意,原來如此地不耐咀嚼,稍經時日,竟然變得這樣寡然無味。熬過山重水複的等待,愛情追尋到來的同時也伴隨著品格的猜疑,這遲來的柳暗花明,不是精神的慰藉而是又一輪更加摧殘心魂的淒惻傷婉。那些詩句看似是對當初情懷的尋覓,卻在不經意間暴露了內心的卑微與怯懦。柳氏終於明白,以愛為名的寵幸,瞞得過他人卻騙不了自己,他和別的男子終究一樣,不過拿她當做寵愛的物事。

若他真的不愛,也就無話可說,隻是麵對韓翃的猜疑,她要竭盡心力為自己的愛與堅持進行歇斯底裏的辯護,奢望著還能挽回他漸行漸遠的心思。

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韓翃心中矛盾,自己也已說不清對柳氏愛或不愛。如果有一個足夠強大的理由,自可毫不留情地絕塵而去,所以想為自己編造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卻又總不成功。看到這首詩,就如幾年前突然聽到李生將柳氏相贈時說的那番話,猶豫不定,不知如何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