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窮空自其分,餓死吾肩未嚐脅!

詩人的骨頭是硬的,他說自己寧肯餓死,也不去奴顏婢膝地巴結統治者。

另外,陸遊還參加了一些種菜、栽樹等輕微的農業勞動。在我國文學史上,親身接觸過農民生活的大詩人,除了陶淵明、杜甫以外,恐怕隻有他了。

陸遊在生活上接近農民,和他們的感情也就日益濃厚起來。當鄰人們有什麼婚嫁大事的時候,陸遊常常帶一些禮物前去祝賀;陸遊出門閑遊的時候,鄉親們也常常把他邀到自己的家裏,款待他一些簡單的酒食。

陸遊有一些家傳的醫藥知識,他就用來為鄉親們治病,並且施舍藥品。有時,他還帶上藥囊,騎著驢子到遠近村落閑遊,遇有生病的人,就拿藥送給他們。因此老百姓非常感激他,每當他來到的時候,都熱烈歡迎。有的人為了報答他的恩情,還特地給自己的孩子取名叫“陸”,來紀念他。在他的詩裏,也欣慰地記下了這動人的情景:

驢肩每帶藥囊行,村巷歡欣夾道迎,共說向來曾活我,生兒多以陸為名。

陸遊這時雖然遠離朝廷,生活在農村,但他對於國家大事是一刻也沒有忘懷的。他的愛國抱負不能施展,得不到達官貴人的同情,於是就轉而寄希望於人民。在他和田父野老們聚會的時候,除了談一些農活和家常以外,他還慷慨地向他們傾談自己的滿腔忠憤,把恢複中原的愛國事業,寄托在這些窮朋友和後代子孫們的身上。他給他們分析當時宋、金對峙的局麵,講述宗澤、吳等民族英雄的抗金事跡。他還說,雖然咱們都老了,但是要把愛國精神傳給子孫,一旦朝廷發出北伐的命令,大家要跟我一道拿起武器去和敵人作戰。

同時,人民的愛國精神也教育了他,鼓舞和支持了他。一次在他出門閑遊的時候,路上遇到了一位老農民。這位老農民向他訴說:“金人仍在橫行,自己心中感到憂憤,經常難過;每一想到報效國家,又不免感慨萬端,涕淚交流。”陸遊聽了這些話,深受感動,回家以後就立刻寫了一首詩,把它記下來:

幾年贏疾臥家山,牧豎樵夫日往還。至論本求簡編上,忠言乃在裏閭間:“私憂驕虜心常折,念報明時涕每潸。”寸祿不沾能及此,細聽隻益厚吾顏!

這首詩的大意是說,自己是一個知識分子,以為至理名言隻有在書本裏才能夠得到,誰想忠君愛國的言論,卻在老百姓的口頭上說出來。老百姓沒有領受過一點兒俸祿,還能如此仇恨敵人,熱愛祖國,自己心中就更加慚愧了。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陸遊對勞動人民的尊敬和重視。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對待人民的態度,在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中是極少見、極可貴的。

宋寧宗嘉泰二年(1202),南宋朝廷命陸遊到臨安去編寫史書。這時,正是韓胄在朝專權的時候,他打算建立功勳來鞏固自己的權位,因此“北伐”、“恢複”的呼聲,又高了起來。在這種形勢下,陸遊當然很興奮,便不顧年老體衰,毅然應詔到了臨安。他是打算借著這次在朝的機會,把自己關於北伐的主張和對敵鬥爭的經驗,貢獻給朝廷,以實現自己多年來的理想。但是,韓胄另有自己的打算,他隻是為了增強自己的權勢和威望,為了自己小集團的利益,才準備北伐。他所重用的都是手下一些黨羽,一些浮華諂佞的小人,而對於陸遊,則隻是表麵上尊重,並不讓他過問軍國大事。因此,陸遊很失望,在史書修完之後,就立刻告老還家,在京城隻停留了一年光景。

韓胄草草地做了一些安排之後,就在開禧二年(1206)夏天,興兵北伐了。這樣一場準備不足、動機不純、又沒有發動廣大人民參加的戰爭,當然逃不了失敗的命運。最後是南宋政府內部的反韓集團用計把韓胄殺了,用匣子盛了他的頭,赴金國議和,接受了苛刻的條件,結束了這次喪師辱國的戰爭。

前麵提到,陸遊進京並沒能參與北伐的計劃,但是他認為不論是準,隻要敢於和敵人作戰,完成恢複中原的大業,都是值得歡迎的,功勞簿上不一定非有自己的名字不可。因此,在北伐戰爭開始和進行的期間,他的心情興奮鼓舞,渴望著勝利的消息,並且寫了《出塞》四首詩,來歌頌這次戰爭,鼓勵民心和士氣。現在戰爭不幸失敗了,他的熱望又化為冰冷。朝廷上權奸當道,所做所為更加卑鄙無恥,國勢更加衰危,人民的負擔比以前更多更重。所有這些,都使這位白發蒼蒼的老詩人痛心疾首,難過萬分。

詩人的內心被悲憤煎熬著,詩人的健康也由於年老而一天不如一天了。嘉定二年(1209)的秋天,他得了病,到這年的除夕(按陽曆計算,是1210年1月26日),我們敬愛的詩人終於與世長辭了。

陸遊在臨死之際,還是念念不忘恢複中原,報仇雪恥。他覺得個人的死並沒有什麼值得傷心,傷心的是沒能看到中原的恢複,祖國的統一。他用詩當做遺囑留給他的兒子說: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詩就是千古傳誦的《示兒》,也是陸遊最後的一篇充滿血淚的詩篇。

愛國主義的詩篇

陸遊活了85歲。由於他長期地、辛勤地從事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將近一萬首詩和許多其他作品。他的詩集叫《劍南詩稿》,在數量上是古代詩人中首屈一指的,在質量上也達到了高峰。在我國文學史上,他的名字可以和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最偉大的詩人並列。

陸遊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愛國詩人,他對中國文學的傑出貢獻,就是他的那些反映了南宋前期社會現實的愛國主義詩篇。這種愛國主義的精神,發自詩人內心,而體現於優美的藝術形式。在他將近萬首的詩篇裏,都貫串著這種愛祖國、愛民族的思想感情。比如,他抒寫早年抱負的詩說: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

抒寫壯年誌趣的詩說:

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

抒寫82歲時的意氣的詩說:

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

他甚至希望和想象,就是將來自己死去的時候,也要死在戰場上,壯烈地為國捐軀,他說:

白發蕭蕭臥澤中,隻憑天地鑒孤忠。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從這一係列的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從少到老始終不渝的愛國和報國的雄心。

其次,更為重要的是他的愛國思想的進步性。他的愛國思想是以國家和民族為重,而不僅是忠於宋朝皇帝一家一姓的。構成陸遊愛國思想的主要因素,首先是他對淪陷區人民的關懷,如他在詩裏說: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裏的河,指黃河:嶽,指西嶽華山。三萬裏和五千仞並非實數,是一種誇張的寫法,但用來形容山河的壯麗則是相稱的。詩人以祖國有這樣壯麗的山河而自豪,失掉了它們,則非常痛惜。特別是想到那些淪陷區的人民,詩人更為關切。他稱他們為“遺民”,暗示那是由於宋朝統治者的撤退逃跑而把他們遺棄在那裏的。他們含悲垂淚、年複一年地盼望著宋軍的到來。可是,他們的希望卻總是落空。詩人對他們充滿著同情,他們的希望也就是詩人的希望,所以寫得這樣真切,使人感動。

正由於他的觀點進步,所以他對南宋時代的社會現實,能夠認識得比較正確而深刻,並且能夠在詩裏全麵地反映出來。試看《關山月》這首詩: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戍樓刁鬥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中原幹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複,幾處今宵垂淚痕!

這首詩是淳熙四年(1177)陸遊在成都時寫的。大意是說:自孝宗隆興二年向金人屈辱議和以來,豪門貴族一直過著極其奢侈腐朽的生活,將軍們按兵不戰,士兵們白白地在邊疆駐守,消磨歲月,因而金人得以長期占據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卻忍受著極大的痛苦,殷切地盼望著宋軍。

在這首詩裏,陸遊用了三方麵對照的寫法:遺民是渴望恢複的;戰士是極願為國效死、殺敵立功的;隻有朱門在那裏酣歌醉舞,甘心向金人稱臣納貢。從這三方麵的鮮明對照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當時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就其所表現的內容來說,幾乎概括了南宋一代的全部社會現實,而作者的憂國憂民的悲憤也充分地流露出來了。

陸遊的詩也真實地反映了在南宋統治者壓榨下的人民生活。他的名句:“富豪役千奴,貧老無寸帛”,是那樣鮮明地寫出了當時社會上階級對立的情況。而這種隋況是怎樣形成的呢?他在另外一首詩裏具體地解答說:“有司或苛取,兼並亦豪奪,正如橫江網,一舉孰能脫?”這真是一針見血的活,封建社會的剝削實質——官府的掠奪和地主的兼並,形象地反映在這二十個字之中了。

陸遊的詩就是這樣:它不但深刻地寫出了當時尖銳的民族矛盾,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揭露了勞動人民所受封建統治階級的壓榨,並竭誠地為他們呼籲,因而也具有高度的人民性。愛祖國、愛人民是他的詩歌的兩項主要內容,而二者又是緊密結合起來的。

另外,陸遊也寫了一些日常生活,農村景物,以及歌頌祖國壯麗山川的詩歌。這些詩也貫注著詩人的真情實感,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如《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首詩是陸遊在1167年閑居家鄉時寫的。前麵六句十分慨括而又形象地描繪了這個村莊裏柳暗花明的風光,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農民款待客人的純樸真摯的感情。最後兩句,說出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愛。作者在這裏無異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景色絢麗的年畫,使我們如身臨其境,分享豐年的快樂。

陸遊的創作態度是嚴肅認真的,他對用詞造句,常常反複推敲,改了又改。現在流傳的《劍南詩稿》是經過他親手刪定的,有很多詩都淘汰了,沒有編進去。他的詩雖然不能說每首都好,但在藝術上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他靈活地運用各種形式的詩體來表現豐富多采的內容,概括地說來,他的古體詩的特點是氣勢豪放,詞句精練,而結構尤其謹嚴。所以往往篇幅很短,而意思卻表達得非常明確清楚,如前麵我們提到的《關山月》就是這樣。他在律詩方麵的成就,比古詩更要高些;七言律詩更博得曆來批評家的讚揚。它的特點是“使事(用典)必切,屬對(對仗)必工”。如前引《遊山西村》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聯,就是對仗工整、千古傳誦的名句。又如《書憤》詩中,以“蘇武餐氈”來形容自己的“厄窮”,以“張巡嚼齒”來表現自己的“憂憤”,都非常貼切,而又能突出自己的處境與心情,這是善於運用典故所收到的效果。至於他的絕句或抒寫一時的感觸,或描繪眼前的景物,也往往深入淺出,由小見大,能給讀者以啟發和藝術享受。

陸詩在語言方麵,具有一個共同特色,那就是“清空一氣,明白如活”,因而通俗易懂,加強了說服和感染的力量。

陸遊的詞也很有名。他的詞雖然內容不如詩的廣闊,風格不如詩的豪邁,但是其中表現的思想感情基本上和詩是一致的,如《訴衷情》:

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這首詞的大意是說:從前我為了建立功名,曾經到過遙遠的梁州去從軍。可是現在邊疆的要塞,我連做夢也捉摸不到了。在軍隊裏穿過的皮衣也因多年不穿而陳舊不堪。金人還沒被消滅,而我的鬢發早已白如秋霜,隻有空流眼淚罷了!我本來是一心一意到前線去擔任抗敵工作的,那裏料得到這一輩子卻老死在故鄉鏡湖邊上呢?我們知道,陸遊在川陝從軍的時候,是很想幹一番恢複工作的,可是失望而歸。他後來直至老死,都念念不忘這個誌願,曾經多次表現在他的詩裏。這裏是又借詞的形式抒發出來了。

在另外一首小詞《卜算子》裏,他還曾借梅花來比方自己不幸的遭遇和高尚的品格: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這種堅貞高潔的情操,這樣清新秀美的意境,在他的詩裏也是常見的。

總起來說,陸遊的詩在南宋詩人中是成就最高的,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占著極其光輝的一頁。他的詞雖然為數不多,但在南宋詞壇上也是傑出的。另外,他還有《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優秀的文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