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海外的華人應該對他們所屬的新家園在政治上完全效忠,這是非常重要的。在東南亞,這個曆史進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就經曆了許多曲折變化。今天,泰國大半的國會議員是華裔泰國人。在泰國和菲律賓,華裔和當地人在公共和私人部門,在社會各層麵都不分彼此地打成一片。很多華裔和當地人也相互通婚。

在澳大利亞、北美洲和拉丁美洲,有越來越多的華人參與地方和國家政治。隨著這些華人社群在他們的新家園裏進一步紮根,當華人企業家在環球經濟中進行跨國界的合作時,便不會感到那麼不自在。

我祝墨爾本的大會成功。

【人物剪影】

李光耀,1923年出生於新加坡,是當地的第四代華裔。李光耀自幼就接受英語教育,1936年時考入當地頂尖的英校萊佛士書院,但在日軍占領新加坡後中斷學業。戰爭結束後,李光耀榮獲大英帝國女王獎學金,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法律,並於1949年畢業,隨後取得律師資格。

1952年,李光耀因為代表“新加坡罷工的郵差”與政府談判而聲名大噪,在工會中建立了群眾基礎,從而為其將來的從政之路奠定了基石。新加坡獨立後,李光耀出任總理。在任內,李光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成立了廉政公署,進行教育改革等,成功使新加坡在30年內發展成為亞洲最富裕繁榮的國家之一。

1990年,李光耀辭去總理職務,他始終提倡“亞洲價值觀”,認為亞洲國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價值觀行事。

此外,生活中的李光耀也是一個優秀的代表,他從小就是一個興趣廣泛的人,總是把生活過得多姿多彩。

他從小受英文教育,又努力學習華語和方言閩南話,尤其喜歡學習及背誦中國人的四字成語,在語言上顯示了他出眾的才華。他既精通英語,也懂馬來語,還掌握了日語、泰米爾語。李光耀的英文水平是許多人望塵莫及的,他不僅能快速閱讀英文書籍,而且能用英文寫作,用英文發表演說,30歲以後又開始學習華語。他能使用多種語言進行交流,這對於實行種族協調是至關重要的。

他最喜歡跑步、遊泳,在閑暇的時候愛喝中國茶。忙於政務的他對文藝也頗有興趣,他會唱歌、跳舞,會玩多種樂器。在一次文藝晚會上,為了活躍會場氣氛,他即席唱了一首客家山歌。令人特別驚訝的是,他竟能用英文把這首歌翻譯出來。

【讀·品·悟】

1999年10月7日至9日,第五屆世界華商大會在澳洲墨爾本舉行。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在大會的開幕典禮上發表了主題演講,淺析了華人在當代經濟社會中的優勢和劣勢。他很客觀的講述,給了我們很深刻的啟發,那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們要善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他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瑕的。人有缺點和不足不是生活的悲哀,隻要你把“缺陷、不足”這塊堵在心口上的石頭放下來,別過分地去關注它,它也就不會成為你的障礙。假如能善於利用你那已無法改變的缺陷、不足,那麼,你仍然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正是有了缺憾,才使我們整個生命有了前進的動力。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更不要為了追求完美,而刻意地挑剔生活和他人。那麼,怎樣才能避免吹毛求疵呢?

第一,要時刻注意反省自我。在你“情不自禁”地看到他人的缺點的時候,先不要指出來,而是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缺點,這樣做有助於給自己提供一些謹慎思考的空間,不至於唐突他人;也有助於自我的反省和進步。

第二,開闊心胸,用寬容的心看待世界。你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完美並不存在,在生活中他人身上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是很正常的,你需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看待這一切。

第三,抱著一顆感恩的心。請你記得:你現在的一切,都是上天恩賜你的,都是你的福氣。你所做的一切不好的事,已經被時光遺忘,而你現在所要麵對的,是一個全新的你!世界也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不管什麼時候,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如果抱著感恩的心,你的未來會更美好!

【鏈接】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聽了讚揚之後再聽批評,心理上就比較容易接受。李光耀就深諳“先褒後貶”之道。在華人大會上,麵對眾多華人,李光耀在曆數華人的優點後,用一句“但有一些卻再也不管用了”將話題一轉,指出了華人的缺點和未來應該注意的問題。這種以讚揚來營造批評的氛圍何其巧妙,它能讓聽眾在愉悅的讚揚中同樣愉悅地接受批評,的確不失為巧妙的批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