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2年,彌爾頓因勞累過度導致雙目失明,但他沒有聽從醫生的忠告,依然極度勤奮地從事自己喜愛的文學創作,口述完成了令他名揚後世的三部偉大作品:《失樂園》、《複樂園》和詩劇《力士參孫》。
彌爾頓是一個劃時代的偉大詩人和政論家,是英國乃至世界曆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他對後世的文學、法學、政治學和新聞學等諸多領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讀·品·悟】
這是彌爾頓在英國革命勝利後,為了捍衛人民的權利而做出的一篇演講。在演講中他強調了出版言論自由的重要性,給我們以重要的啟示。我們要營造一種自由的氛圍,隻有在自由的氛圍中,我們才能進行更多的創造,在呼吸自由的空氣的時候,我們才能更多地展示出自身的才華。
在生活中我們要摒棄經驗主義,這樣才能在生活中贏得更多的自由。
日常生活中,太多習以為常、耳熟能詳、理所當然的事物充斥在我們的身邊,逐漸使我們失去了對事物的熱情和新鮮感,經驗成了我們判斷事物的“金科玉律”。隨著知識的積累、經驗的豐富,這些“金科玉律”使我們越來越循規蹈矩,越來越老成持重,致使我們的創意被抹殺,無法獲得突破性進展,無法成為一個富於開拓進取的人。
其實,每個人都會受經驗的限製,若能及時從中走出來,還原一個自由的自己,就是一種可貴的醒悟。發揮與生俱來的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勇於進取,絕不自損、自貶,在學習、生活中勇於獨立思考,在職業生活中精於自主創新,正是能夠從自我囚禁的“柵欄”裏走出來的鮮明標誌。
另外,要從自囚的“柵欄”裏走出來,就要還思維狀態以自由,突破經驗定式。在此基礎上,對日常生活保持開放的、積極的心態,對創新世界的人與事持平視的、平等的姿態,對創造活動持成敗皆為收獲、過程才最重要的精神狀態,這樣我們就會在一個很自由的氛圍中,演繹出多姿的生活,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絢爛!
【鏈接】
在演講技巧中,比喻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手法,它可以使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問題生動化。在本篇演講中,彌爾頓將“言論於社會”比喻為“血液於身體”,將抽象的思想一下子就簡化為眾人通曉的道理。魯迅在黃埔軍校給學員們所做的《文學與革命》中,形象地說“一首詩嚇不走孫傳芳,一炮就把孫傳芳轟走了”,這樣就將文學與革命的關係由抽象蒙矓、艱深難懂變為形象具體、通俗簡單了;克林頓在一次選舉動員會上的演講中說,“政治就像是身體接觸性的體育運動,你不能因為受到攻擊而發出抱怨,就像姚明打籃球時不應該抱怨對手犯規一樣”。許多著名的演講都運用了形象的比喻,這樣不僅讓聽眾聽後記憶猶新,而且可以讓聽眾更加深刻地領會演講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