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報告文學創作的這種帶有分明時代特點的文學現象以後,我們再談某些有關報告文學的話題時,才容易走向共識,接近觀點的一致。
有關報告文學何以異軍突起,在文壇掀起波瀾狂濤,在社會上成為名角占據舞台並長時不衰的原因,前文想已闡明,不必贅言。
幾年來,報告文學的文學性問題一直伴隨著報告文學的發展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在不少時候,讀者擊掌叫好、社會各界反映強烈的報告文學作品,在文學研究界卻不時地以其文學性差弱而受到怠慢乃至推拒;也有的時候,讀者反映沉寂的作品,一些從事文學研究的人卻認為富有文學性而著力推崇。如此看來,在如何評價一篇報告文學的價值時,文學性就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了。怎樣看待報告文學的價值?報告文學的文學性應如何認定?這已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我以為,報告文學是一個特殊的文體,它不同於小說、詩歌那樣主要是用一種藝術形象的創造或情緒意境的完成去接近和影響讀者,它是在參與現實生活矛盾的過程中以對現實生活矛盾的認識與評判來和讀者發生聯係並產生影響的。盡管報告文學已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它本應具備一定的文學特性,但重要的問題在於我們不能機械地用小說、詩歌或其它文學形式的文學特性來要求報告文學,而是要找到它自身的文學性之所在。我們不能要求遵守真實性原則的報告文學具有小說那樣的情節豐富性和形象的典型與豐滿,或者具有詩那樣的意境和韻味。因為,報告文學的目標不是實現一個藝術的創造,而在於通過對真實對象的描繪生發一種認識,升華一種精神或感情。報告文學的文學藝術性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創造一種讀者便於接受的敘述報告形式,是用自己智慧的題材選擇和見識對讀者構成一種誘惑和引力(當然,要造成這種效果要有眾多的因素),而不完全在於它是否創造了巧妙的故事、豐滿的形象、美好的環境。當有人總是糾纏於報告文學是寫事還是寫人,並反複強調要以寫出形象為主的時候,我真不知他是否麵對著報告文學。也正是在這一點上,我反對在報告文學創作中那種過分的以追求文學性而實施人力雕琢的做法,我也不讚成“報告文學小說化”的觀點。那些做法和觀點其實是在遠離或模糊報告文學的特性,其結果是在“文學性”的名義下取消或削弱報告文學的位置和作用。我決不為那些不顧讀者接受情緒的作品辯護和開脫,像那種隻做平直地新聞消息式的作品,那種不考慮需要和精簡藝術大量堆砌羅列材料、貪大求全、大而無當的作品,那種有失莊重高雅而津津有味地獵奇涉怪的作品,那種遊離生活對象做並非深刻哲理的議論絮叨的作品等。我以為,既不能把它們的表現視為報告文學的“文學性”,也不能因為它們就否認報告文學特殊的文學性,並把它誘導到非報告文學的道路上去。在報告文學的文學性問題上,我們必須承認報告文學的文學性特征還在不斷地發展完善過程中,它的動態和不穩定性為人們的認識造成了困難。但同時,我們又必須具有開放的眼光,要有對那種傳統的超穩定的隻適合於小說、詩歌等形式的文學性觀念實施破除和糾正的勇氣。要打消那種純藝術美的拘囿,要有樂於接受一種新的美學形態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