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生活與文學凝聚的大山(4)(1 / 3)

追逐生活現實並非一種機械的運作,而應是文學對現實生活的一種能動性的適應和參與。那種隻知道尾隨生活的聲息做機械應合,隻是呆板地描寫生活的實態表現的做法,並不為報告文學創作器重。報告文學的現實性和時代性若是被理解成一種現時性,被理解成為一種對現實生活的迎合,那就是報告文學的悲哀了。現實性是明天的曆史性,可現時性卻如同過眼的雲、耳邊的風,它與曆史是無緣的。我們否定黑格爾關於“一切現實的都是合理的”、“一切合理的都是現實的”哲學觀點,其根本之點就在於他對現實的妥協,沒有從曆史的發展中認丨隻和看待現實。我們在肯定那些與現實生活做了很好結合的報告文學作品時,看重的決不純粹是它寫了現實的事,而是它在這現實的事中注進了一種史的或是未來的成份。報告文學吸收新聞的真實性,可報告文學不是新聞,更不是傳聲筒。它是站在真實生活基礎上的認識與創造。故此,我們應當防止和糾正那種把報告文學導向新聞的觀點,更要反對把報告文學直接地用於宣傳的做法。當我們看到有那麼多被貼上報告文學標簽而實際已成為為某個人樹碑立傳,為某種商品做廉價廣告宣傳,為某個單位的升級進行直接服務,為某些個人的經濟收入而就範於商賈之道時,實實在在為報告文學感到難過,感到一種被褻瀆的痛苦。報告文學立身於現實生活之中是為了加速現實的變革與發展,使之更快、更準確順利地奔向光明的未來,而不是去做現實的奴仆,把自己變成一個唯唯諾諾的應聲蟲。

多年來,人們一直稱道報告文學的勃興和發展,把它的崛起視為文壇的一大盛事。然而,報告文學創作之所以能有今天這樣的局麵,也許是難以隻從文學本身找到原因的。像報告文學這樣與社會生活現實發生著非常直接聯係的文體,絕非單純的文學本身所能局限和影響的。決定一種文體的興衰最重要的在於它在多大的程度上適應了時代的需要和能把時代反映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現在,可以有充分的根據認為,報告文學這種形式既是新時代的產兒,又是在新的時代生活中縱橫馳騁、揮灑自如,在這個新的環境中成長壯大而又極富特長的文學形式。它的生長就意味著時代的需要,而它的作為又在很大的程度上滿足了時代的需要。所以,在它的身上完成了文學與時代的聚焦。因時代曆史返光的投射,報告文學正處在光彩四射之中。

當我們僅從某幾位作家、某幾篇作品來看待報告文學的時候,或許我們會激動,會困惑,會憤怒,或許會說出不少好的和不好的地方,這對於認識具體作家作品是有作用的,可這畢竟還不同於從整體上把報告文學作為一種重大的文學和社會現象來審視判斷。要認識報告文學如此迅速興盛並持久發展的原因,非有這種整體性的觀察角度不行。

社會的進步和科技文化的提高與發展使人們的文學觀念和對文學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改變。過去那種熱衷於故事情節的豐富性的要求在不少的時候已被一種渴望理性的啟蒙所代替,過去那種簡單的接受既定結論的習慣也悄悄地為一種自我參與意識所取代。人們對現實生活環境的關注程度遠比走進文學殿堂的欲望更強烈。可以說,在不少的時候,人們已不是為了藝術而接近文學,而是為了現實而借助於文學。正是在這種文學與讀者關係發生暗轉的過程中,報告文學適應了變化中的生活與讀者的需要。因之,它成為架在現實社會生活與讀者之間的一座橋梁。一個時代的藝術是這個時代與民族生活的折射。時代和生活總是在選擇,也一定能夠選擇到一種適合自己表現和表現自己的藝術形式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在這方麵給我們以啟示,今天的報告文學更給我們以實踐。報告文學就是在被時代和生活選擇的時候,成為一種代表了時代生活的文學的。在讀者需要充分地了解身處的社會環境的時候,報告文學把大量的生活信息傳遞過來;在讀者對某些問題或現象發生疑問的時候,報告文學對這些問題或現象提出了自己的認識與見解;在讀者很難深入到生活的爹領域角落的時候,報告文學把那些地方發生的一切報告給人們;在人們的生活處在一種自覺或不自覺的慣常運行軌跡中時,報告文學也可能會告訴你這種自覺或不自覺的運行軌跡的得失美醜,等等。可以說,報告文學已走到了社會現實生活的一切領域,它從多種方麵滿足著讀者的欲望。可以說,今天的報告文學與讀者的聯係已不僅僅是文學式的聯係,它是一種理性、情感、欲望的呼應,是一種通過文學手段實現的作家與讀者在現實生活中的精神合作。報告文學的壯烈繁盛現實不是作家孤立創造的結果,而是社會、作家與讀者共同合作的一次次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