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人間世(1 / 2)

東方剛剛破曉,在風陵山的盡頭,那條崎嶇不平的沙石路上便傳來了一陣淩亂的顛簸聲,循聲望去,就見一個瘦弱的身形,正吃力地蹬著一輛老舊的28加重自行車,艱難騎行。

趁著模糊的天光看去,就見那個瘦弱的身形,滿頭大汗,依稀隻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模樣,或許是過早承受了歲月的風霜,雖然瘦弱,眼神卻尤為堅定,直視著前方的道路,因為車後的邊筐中存滿了批來的各類蔬菜,他每蹬一下腳踏板,都要耗費不少氣力。

為了保證蔬菜的質量和便宜的價格,這少年每天淩晨4點的時候,便會起床,趕了很遠的路,去海東農貿市場上批來最好最便宜的蔬菜,回到風陵集菜場上零售。

由於車架上的鉚接處已然鬆散,加上土路不平,一路之上便會響起叮叮當當的撞擊聲,使得遠近的住戶家的犬類,便會吠個不停,那些人家自會知道,是那個風陵庵中的蘇小師傅批菜回來了。懶漢們便會忍不住咒罵幾聲,再度沉沉睡去。潑辣的婆娘們便會埋怨幾句,一邊誇那蘇小師傅勤快,一邊鄙夷自家漢子懶惰。

“勤快有什麼用?隻是個傻子,懦夫,被人家占了便宜都不論理的,活該一世苦命!”

“你懂什麼?人家那叫慈悲!”

“屁!你哪回去買菜不占那傻瓜的便宜?慈悲有用嗎?和蘇老尼姑一般的傻,看那小東西的品性,和那蘇老尼姑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吃定是那尼姑的私孩子無疑了!”

“休要胡說!當心菩薩怪罪!”

“菩薩?這年頭有菩薩嗎?我上回可去燒了一次香,打了麻將還不是照輸無疑?”

這便是某家夫妻對那少年的床頭議論,可惜這少年卻是聽不到的,即便聽到了,他也絕不會在乎這些世俗言語,隻會恪守師父教給他的戒律,或如春風過耳,不嗔不癡。

這少年名叫蘇慈,自小乃是一個棄嬰,碰巧被風陵庵中的蘇姓尼姑於化緣途中遇見,蘇姓尼姑慈悲為懷,豈忍見棄?在左近無人願收留這個棄嬰的情況下,便將這個來路不明的孩子抱至風陵庵中撫養,不料後來謠言竟不脛而走,俱傳言那棄嬰原是那蘇姓尼姑不守佛門戒律,私通俗客生的私孩子,故意遺棄在路上,卻是自己的嫡親骨肉,斷然不會拋棄的。

蘇姓尼姑無端受了這等謠諑,竟毫不在意,她篤信南海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認為這孩子定是菩薩送來的,便為這孩子起名蘇慈。她含辛茹苦將這孩子養大成人,憑著從四方化緣討來的錢,供這孩子上了小學,直至上到初中的第二年,終因積勞成疾,撒手西去。

這少年失了依怙,隻得中途輟學。

風陵庵年久失修,香火凋敝,其餘的僧尼早借故投奔他方寺院去了,隻剩下蘇姓尼姑一人住持。蘇姓尼姑圓寂之後,沒了了住持,更無人氣,時日長了,近乎荒廢,竟似乎漸漸被山下的人們所遺忘。蘇慈沒了生計,起初隻得學他師父下山化緣,有時人家看他可憐,便施舍點給他,如此飽一頓饑一頓,在風風雨雨中一年年長大。

後來,蘇慈於化緣途中,看見一些人可以撿破爛賣錢,便也學那些人,一路之上撿起了廢品,辛辛苦苦攢了點錢,買了輛破舊自行車,勉強開始了販賣蔬菜的生涯,其中的萬般甘苦一言難盡,好在總算一步步闖了過來。也許再幹些時日,存下錢來,便能買一輛機動三輪,生計便會過得輕鬆一些。

終於趕到了風陵集上的菜場,這個時候天色已然較為明亮,不過仍舊沒有攤販會在這個時候趕來。蘇慈趁著這段難得的時間,將各類菜蔬卸下來,打來清水,將蘿卜黃瓜西紅柿之類的菜蔬洗得幹幹淨淨,整整齊齊擺在了攤位上,這才喘了口氣,用毛巾擦把臉,將袋中的冷饅頭取出來,就著冷開水,大口吃了起來。

菜場管理員老秦總是來得很早,左手叼著根油條,右手順手從蘇慈的貨架上撿了根老大黃瓜,嘎嘣一聲咬在口中,讚道:“蘇小師傅,今日的菜不錯,定能賣個好價錢!”

“托您吉言!”蘇慈雙手合十,滿臉是笑。

看著態度謙恭的蘇慈,老秦滿意地點了點頭,腆著肚子,哼著小曲走了。

蘇慈乞討了這麼多年,什麼樣的人沒見過?但凡心中無名之時,便會默誦師父傳授的慈航大明咒,於是乎心境自會平複,隨著年歲漸長,這份心性打磨得愈是通透。

日上三竿,菜場上的人越來越多了,大多是那些好占便宜的三姑六婆,這些家庭主婦卻是知道蘇慈好說話,每次必定要到攤頭蹭點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