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協議,李建保仍保留清華大學的基本工資,青海省和青海大學則每年給他5萬元年薪,但這筆錢李建保一分也沒領取過。學校財務部門幾次催他去領,他就是不領。他已經明確表示,將這筆錢捐給學校經費緊缺的某些學科和實驗室。

由於工作需要,李建保經常要外出,多次往返於各大城市之間。但青海大學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卻從未見他來報銷過一次路費。原來,這些開支他都自己消化了。劉樹仁書記感歎:李校長到青海兩年多,沒給學校增加任何額外開支,他是一個不拿薪水的大學校長!

李建保不拿青海省和青海大學的錢,卻給青海大學爭取了大量的外援。600萬元國家財政實驗室建設資金,300萬元香港邵氏基金,107萬元國家留學基金,60萬元宋慶齡基金會獎學金……哪一筆資金的引進,都有李建保的心血。

記者在青海大學采訪時,正趕上日本方麵為青海大學開設科技日語專業無償捐獻價值5000萬日元的設備。有人向記者透露:“這也是李校長的‘關係’!”

誰也不知道他作出了多大犧牲

李建保到青海工作是作出了很大犧牲的。

現在,年邁的母親和嶽母與他們一起生活,兒子將參加中考。從哪方麵來說,家裏都很需要他。初到青海,飲食很不習慣。學校沒有教工食堂,他就在學生食堂吃飯。學生吃什麼,他就吃什麼,從沒搞過特殊。他常常忙得顧不上到食堂吃飯,就在宿舍裏準備了整箱的方便麵。有些方便麵因為時間過長而變質。2003年,一直掛念他的母親來到青海照看他的生活,直到天冷了才在兒子的催促下離開。臨走時,母親將屋裏收拾得幹幹淨淨,將所有的衣服都洗了,甚至將不該用水洗的西服洗變形了。李建保向同事們感歎:“母愛真偉大!”李建保回北京,常常忙得連家都顧不上回。有時回了家,待不了一會兒就走了。

李建保的犧牲不止這些。除了經濟收入減少外,更重要的還是事業上的損失。青海大學一位領導說,李建保是很有希望評上院士的,現在到青海工作就很難說了,至少要大大推遲。

記者就此問過李建保。他說:“我到青海做了一些別人不願意做,然而又是當地需要我做的事,盡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克服了自己能克服的一切困難,問心無愧。我不希望有任何回報,也不指望有什麼補償。至於自己作了哪些犧牲,我自己心裏清楚就行了,不需要讓別人都知道。”

現在,青海大學的許多人都擔心李建保走了以後學校怎麼辦。因為按照慣例,李建保的三年任期剩下不到一年了。人們都希望他能繼續留任,因為青海大學實在太需要他了。但人們又不忍心讓他作出更多的犧牲。青海大學與他有過密切合作的黨委書記劉樹仁說:“不能讓人把個人利益犧牲得一幹二淨。那樣既不合情理,也不利於人才的引進。但是,要選一個像李建保這樣優秀的大學校長太不容易了!”

李建保對自己的去留也是有想法的。他說:“我永遠會為自己這段人生經曆感到自豪。至於自己的去留,我願聽從組織的安排。對於我個人來說,倒不是留戀校長這個位置,主要是希望用自己的大好年華為祖國、為人民踏踏實實多做事情。”

(原載2004年7月15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